教制教典與教學

妙雲集下編之八

教制教典與教學

教制教典與教學 妙雲集下編之八 ~印順導師 ~正聞出版社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新版一刷

研讀佛法最優先次第——「得要」(建構修學佛法經緯圖)

印順導師博通三藏,世所欽佩,他老人家研讀佛法的經驗及提供的「修學次第」(如下所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以個人為例,筆者早年跟隨先父學佛,曾囫圇吞棗讀了一些淨土宗及禪宗典籍,但均一知半解,而於整體佛法更是不得宗要,後來讀了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及《佛法概論》這二本「綱要書」以及《妙雲集》其他論著,才於佛法全貌有一概要了解。但是對於不同經論間,在義理上的矛盾,卻仍有滯礙之處,之後再讀印順導師的《印度之佛教》、《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有關印度佛教思想史方面的論著,另外瀏覽了《印度哲學宗教史》(日人高楠順次郎等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以及「南傳佛教史」、「中國佛教史」及「西藏佛教史」等佛教史相關著作,才真正打開眼界,疏解了法義上的困惑。

因此,筆者以為,若先於佛法有一概要的認識,則能對「共法」(各宗各派共同所依之教法)得一佛法總綱之鳥瞰,而知道佛法的重心,均是要解答「眾生為何會生死流轉及如何得涅槃解脫」的大問題,從而了解它的「修道次第」。

修學佛法的必然程序為何?

修學佛法有其必然的次第,不能躐等。佛法中最緊要的是智慧,也可以說:修學佛法就是修學智慧。(《教制教典與教學》p.172)…智慧有淺有深:「生得慧」是與生俱有的,生到世間的人都有,可以依世間因緣而充分發展的(有限度)知識。這是一般的智慧,就是哲學家、科學家等,也都是由生得慧而成功的。

修學佛法要從「聞所成慧」做起。從多聞(聽講、看經)佛法中,對於佛法生起正確深刻的了解,知道世間與人生的真相,深徹的信解佛法,三寶、四諦等功德。這要有從多聞正法所生起的智慧,才能正確的知道。得到這聞所成慧,才是進入佛法智慧的開始。

進一步是「思所成慧」。思是思惟、觀察,要深入的去思考觀察,才能更深刻的悟解佛法,而得思所成慧。聞慧與思慧,都還是散心的分別,需要更進一步的去實現「修所成慧」。修慧是在禪定中,智慧與禪定相應,因修禪定而從定中更發深慧,這才是修所成慧。聞、思、修三慧,都是有漏的,有漏慧還不能根斷煩惱,不能了生死。要根絕煩惱而解脫生死,必須真實的「無漏般若」(聞思修慧,是加行的般若)現前,現證的般若,才是真智慧,也即是無漏慧。從聞所成慧到無漏慧,這是修學智慧的道路;這種次第,是小乘大乘所共的坦道。

一位在家的正信佛弟子,如何使自己的家庭成為佛化的家庭?

佛教,本不限於出家的。聲聞佛教,有廣大的在家信眾,稱為「優婆塞」、「優婆夷」。大乘佛教,在家菩薩比起出家菩薩來,無疑的佔有更重要的一席。佛教不但是出家人的,信仰、修學、證得,無論從那一點去看,出家與在家,可說是完全平等。所以在家佛教的發展,決非是佛教的衰落。我們要促成在家佛教的發達,當然應向一般民間去著力,非增加在家的信眾不可。而最有效的,最堅強的在家佛教,要從佛化家庭──由正信的在家弟子,從自己的家庭中去推動,再逐漸擴大組織起來。

聽聞佛法,有那三個程序?

學習佛法,無論是全體的或是專宗的,都應有三個過程。依照這過程修學去,多少總能夠得些利益。三種是:一、得要,二、深入,三、旁通。

第一是得要:佛法廣大無邊,從何處學起?東鱗西爪的學習,不能認識佛法的宗要。就是世間學問,要想去學習它,首先須知其大概,選些較淺顯而扼要的書來讀。學習佛法也要這樣,對於佛法先要有一概要的認識,知道佛法的重心是什麼,包含些什麼重要的宗派等等;對於佛法從印度弘傳來的歷史也得知道一點。這樣,才能進一步去深入研究。如開始為東鱗西爪的認識,或一開始就去學習深廣的經論,那不是不知宗要,便是因難於了解而退學。所以對於整個佛法,先要知道佛法之所以的大概。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教制教典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