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史-南陽和上問答雜徵義

南陽和上問答雜徵義

日本入矢義高,在一九五七年,發見大英博物館所藏的燉煌寫本斯坦因本六五五七號,題作『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附有殘「序」,「前唐山主簿劉澄集」。除序,共十四章。這部神會的問答集,除序,及第一章多一段外,與日本石井光雄所藏的燉煌寫本,前十四章相合。石井本前面沒有題目,影印本題作『燉煌出土神會錄』,共分五十六章。早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胡適將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燉煌寫本伯希和本三〇四七號第一件,原本也是沒有題目的,題作『神會語錄』而刊出;分為五十章。這三本,雖增減多少不同,次第還大致相合。胡適本的前五章,後一章,是石井本所沒有的。而石井本,與胡適本相同部分,除增入九、三四、三九、四〇──幾章外;更增四五──五六,共十一章於後。五〇──五五,是六代祖師的傳記。末章,是『大乘頓教頌』附序,也就是神會傳。這三本的出入不同,胡適曾有所解說(神會集四〇三──四二〇)。

這一部,是神會與人問答為主的集子。如劉澄序(神會集四二六──四二七)說:

「南陽和尚,斯其盛焉。稟六代為先師,居七數為今教。……貴賤雖問,記錄多忘。若不集成,恐無遺簡。更訪得者,遂綴於後。勒成一卷,名曰問答雜徵義」。

劉澄集本,與石井本相合,只是現存本殘缺了。「稟六代為先師,居七數為今教」:從序意看來,編集的時代,是並不太早的。「六代」與「七數」,正是石井本末七章的內容。神會被許為「七數」,至少是貶逐回來的事。稱為「南陽和上」,只是習慣上的稱呼,並不就是南陽時代所集成的。這部集子,除問答外,將『南宗定是非論』(『頓悟最上乘論』已編集在內,更可見這部集子的並不太早)部分編入。如胡適本的一、二〇;石井本的九、一四、四七、四八、四九,都是。以問答為主,而將別部論的部分編入,所以胡適推論石井本的五〇──五五(應為五六)章,是將『師資血脈傳』編入(神會集四一八),極為可能。胡適本不取祖師傳記,將『南宗定是非論』的一部分刪去,更增加部分的問答,從文字的更通順來說,是比較遲一些集成的。

日本圓仁(八三八)入唐求法,留學十年,取回的經籍中,有「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一卷,劉澄集」,與入矢義高所見本的題目相合。遲一些,圓珍(八五三──八五八)來中國,請得『南宗荷澤禪師問答雜徵』一卷,都是這部問答集。近人稱之為『神會語錄』,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