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 Login
  • Register
首頁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首頁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主選單
  • 法音宣流
  • 佛典故事
  • 導師著作答客問
  • 法海涓滴
  • 聞思隨筆
  • 網路讀書會
  • 佛法討論區
次選單
  • 佛學問答集
  • 網路芳鄰
  • 關於我們
  • 檔案下載
  • 公告事項
您在這裡
  • 首頁 »
  • 佛學問答集 »
  • 演講上課讀書會記實 »
  • GLS »
  • 佛學問答集 - GLS
DR

佛學問答集 - GLS

  • 歸敬三寶及聞法趣入 (3)
  • 五乘共法 (6)
  • 三乘共法 (18)
  • 大乘不共法 (20)
  • 其他 (13)
  • 台賢的判教 (2)
導覽
  • HELP
  • 搜尋
  • 聯絡
  • 新增內容
  • 最新文章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導師著作參考書目標示格式
  • 書籍版本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V5.0 版
最新回應
  • 【六根,六塵,六識】都屬色陰 -- 是錯誤的說法 1 週 4 天 前
  • 六識身起於「識」的說法是錯誤的 1 週 5 天 前
  • 《六識 和 六識身 不一樣》是錯誤說法 1 週 5 天 前
  • 由緣起事相直見緣起法性 2 週 2 天 前
  • 再次提問:「我不見一色種種如斑色鳥」 2 週 2 天 前
  • 「我的禪修之旅」 隆波帕默尊者 3 週 6 天 前
  • 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    隆波帕默尊者 3 週 6 天 前
  • 【怎樣照見,才會明白心不是我】 3 週 6 天 前
  • 【怎樣照見,才會明白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 4 週 2 小時 前
  • 「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隆波帕默尊者 4 週 2 小時 前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122:戒、尸羅、律、律儀之意義
  • 大智度論要義 121: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 大智度論要義 120:布施生禪波羅蜜
  • 大智度論要義 119:布施生精進波羅蜜
  • 大智度論要義 118:布施生忍辱波羅蜜
  • 大智度論要義 117:布施生持戒波羅蜜
  • 大智度論要義 116:若無我,誰受罪福、誰得解脫
  • 大智度論要義 115:自殺是否有罪
  • 大智度論要義 114:一人遇二鬼爭食而體悟無我
  • 大智度論要義 113:施者不可得
  •  
  • 1 of 13
  • 下一頁 ›
more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174:大醫與小醫的差別
  • 佛典故事 173: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 佛典故事 172:婆羅門貪吃白餅,悔不當初
  • 佛典故事 171:佛為何說諸受皆苦,都沒有樂嗎
  • 佛典故事 170:聖人身苦心不苦
  • 佛典故事 169:佛問諸比丘如何「念死」
  • 佛典故事 168:財施與法施之比較
  • 佛典故事 167:訶斥慳貪、讚歎布施
  • 佛典故事 166:兄弟二人悔悟,投金入水
  • 佛典故事 165:若執著持戒,如被金鎖繫縛
  •  
  • 1 of 18
  • 下一頁 ›
more
導師著作答客問
  • 五法是道
  • 由緣起事相直見緣起法性?
  • 再次 我不見一色種種如斑色鳥
  • 關於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 小品般若經
  • 對經部涅槃說教導的理解正確否?
  • 般若波羅蜜經
  • 4問經部的涅槃說
  • 我不見一色種種如斑色鳥
  • 攝大乘論講記p169~170
  • 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 請問不相應行法
  • 請問「不如所取有」的意義
  • 導師在般若經講記中說「不要以為這是大乘不共妙門!」是指般若道共三乘?
  • 而且都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 念佛成就,佛悉現前者,非是「現量」、「性境」乎?
  • 請問「非迦旃延子比也」之真義?
  • 大乘廣五蘊論
  • 能修於四力,精進不為難
  • 佛法概論聖道支性通滅為何虛線表示
  • 復問有關緣起支性與聖道支性實虛二線之意喻
  • 經部的「滅尚非真」,不以滅諦為勝義?
  • 「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之文意為何?
  • 般若經的「自性空」,是勝義自性空?是有?
  • 導師對月稱論師的讚揚與評語,或有未明真義之處,請師指點。
  •  
  • 1 of 14
  • 下一頁 ›
more
法海涓滴
  • 方便與究竟之治標與治本
  • 廣弘小乘即是實踐大乘
  • 「自焚」的佛教倫理學反思 
  • 命格與運勢
  • 製造垃圾與造作惡業
  • 誰需要療癒?
  • 人文學之重要
  • 信仰人口之重質才重量
  • 智慧的人文與慈悲的利他
  • 藉病觀心
  •  
  • 1 of 87
  • 下一頁 ›
more
聞思隨筆
  • 對藍吉富老師質疑「導師於《成佛之道》解讀兜率天傳說有誤」之看法
  • 《阿含經故事選》序
  •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目次)
  • 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學思想之研究──以《絕觀論》為主
  • 我的母親與佛法
  • 同淨蘭若二OO二年佛法度假隨筆
  • 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 敬致楊惠南教授──對「《維摩經》十三階道次第」之探討
  • 《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序
  • 《中阿含經十二選》評介
  •  
  • 1 of 8
  • 下一頁 ›
more
新的討論版主題
  • 「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 關於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 小品般若經
  • 建議使用大佛頂首華嚴神咒來取代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 禪詩 --- 歡迎大家多多分享!
更多
使用者登入
  • 註冊新帳號
  • 索取新密碼
CAPTCHA
這個問題是要驗證您並不是自動化程式,以防止本站被貼入大量廣告。
主選單
  • 法音宣流
  • 佛典故事
  • 導師著作答客問
  • 法海涓滴
  • 聞思隨筆
  • 網路讀書會
  • 佛法討論區
【學尚自由,不強人從己】
語言
  • 繁體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