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涓滴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短篇佛法專論或小品心得分享,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二十餘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等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法海涓滴版主) 

 

德福一致與善惡報應

德福一致與善惡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佛教因果報應的基本理解,這樣的善惡因果亦是佛教的業力觀,一旦承認這世間善惡終有報,其實多少已認同了佛教的業力觀,乃是相當親民、接地氣的觀念。 

追求學問的出世間價值

追求學問的出世間價值

同樣是做學問,每個學者的動機不一樣,想要追求的目的也不同。有些純然僅是為了興趣,有些是為了理想,有些為了工作、養家活口,有些可能為了功名利祿。

被動式正念

被動式正念

《雜阿含經》卷11:「如是於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又云:「如是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1]——調伏六根、守護六根必受樂報,相對的不調伏、不守護必受苦報,可知苦樂與身心的狀態、六根的運作密切相關。 

「佛心師志」

「佛心師志」

證嚴法師曾經表示,印順導師給他「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而今他給弟子的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或者更簡單的說「佛心師志」。 

治病 vs. 止痛

治病 vs. 止痛

一個人生病看醫生,通常是為了要根治疾病,而不是暫時止痛,治病和止痛是兩種不同醫療目的,但有時病人疼痛難耐,一心只想止痛,醫生便宜行事為求實效,只能開一些止痛藥物。 

捐款致富

捐款致富

這世界上有沒有人因為捐款而貧窮呢?相對於此,我們看到的反而是愈捐愈富有、愈捐財產愈多。

「痛而不苦」

「痛而不苦」

70《福嚴會訊》刊載印順導師的外孫陸子康先生,記述1994年導師回海寧的過程,也描述身為家屬所經歷世間與出世間、理想與現實、親情與大愛之間的糾葛。 

正直良善

正直良善

一般而言良善的人是走在正道的人,正直的人往往也是良善的人,但此兩者細部而言仍有區別——良善的人未必都正直,正直的人也不一定就很良善;正直與良善之間存在剛與柔的不同力度。 

「印順學研究中心」

「印順學研究中心」

作為印順法師思想的愛好者和受益者,我存有一分感念之心,試著想為印順佛學做些什麼,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我所屬的單位能夠設立一個「印順學研究中心」,略盡綿薄之力也了卻一樁心願。 

「擁抱罪惡」

在民風保守、道德閉塞的古老社會,通姦是不可饒恕的罪。《聖經‧約翰福音》曾記載猶太婦女因通姦,必須在群眾中以石頭活活受死,耶穌卻對著憤怒的群眾說:「如果你們當中有人未曾犯錯,就可以先丟下第一個石頭」。耶穌冷靜而溫和的話語,讓激動的眾人不能話語、不敢行動。誠然,天覆地載之下,有誰未曾犯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