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在經典中曾說是一乘道,英國普林斯頓大學一位 Gethin 教授,以三十七道品為主的博士論文,對一乘道(以南傳為主),有唯一的道路、沒有岔路、…等五種不同的解釋。說唯一,並不是把其他可能都排除掉,從佛典看,八正道、四聖諦等也都是通往解脫之道。導師《成佛之道》中說,論師們討論三十七道品,是個別不同或彼此相通的,《大毘婆沙論》從其體性彙整為十類,譬如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都有精進的成分,是否有微妙的不同,莊老師從菩提比丘的翻譯中也有不同的用語。導師著作中特別提到,為何《阿毘達磨》中討論自相、共相、相攝等就是在分析法與法間彼此的關係。從這角度可以看出,唯一之路,不是排他或與其他無關,所以我們學習時,了解法的自相、共相、相攝的問題,就不會認為就此一個而其他的不是。
具體實踐的方法,《般若經》、《大智度論》中提到大乘的四念處,可與聲聞的四念處作比對。
- 友善列印版本
- 瀏覽次數: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