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2430 - 四, 2010-09-09 11:06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我們以佛為理想,以佛為師範,不斷的向佛學習,如達到了與佛平等,那就是成佛了。佛是大覺者,大悲者,功德圓滿者,究竟無上的大聖者。想從薄福無智的生死凡夫,修習到這樣至高無上的佛果,並不太容易。這一定要修學應修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遠,自淺入深,到達成佛的目標。所以發心學佛,應該修習成佛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成佛的法門,正道,就是「成佛之道」。佛法,為了適應不同的根性,所以有種種道:福德道,智慧道;難行道,易行道;世間道,出世間道;聲聞道,菩薩道……然究竟說來,並無二道,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無非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 [P2] 佛(之)知見』(1),所以說:『一道一清淨,一味一解脫』;『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如長江、大河,從發源地起,有種種溪澗,種種湖泊,種種江河,都匯入而同趣大海一樣。一切法門,無非是成佛之道,所以《阿含經》與《法華經》中,稱佛法為『一乘道』。
三寶,是佛法的總綱。「歸敬三寶」,是進入佛門的初基。三寶的功德,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但如不能歸向三寶,就不能得到,無緣受用,正像不能進入公園的大門,就不能領略林園花木的幽勝一樣。所以發心學佛,首先要歸依三寶。
註【1-001】《妙法蓮華經》卷一(略引)(「大正」卷九.七頁上)。
導師:
回應
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無非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 佛(之)知見』
謹引《法華經》一段文稍加說明:
多聞思版主
眾生具有感佛的契機, 佛乘機出現於世為稀有難得的大事因緣;如無佛之知見,吾人萬古如長夜
一、諸佛世尊為什麼出現在世間?為了「一大事因緣」。什麼大事因緣呢:1.想要令眾生「開佛知見」。2.想要「示」眾生「佛(之)知見」。3.想要使眾生「悟佛知見」。4.想要使眾生「入佛知見(道)」。總之,佛出現世間的本意,是為了使眾生,「開」、「示」、「悟」、「入」佛所有的知見。~妙法蓮華經)
二、佛出世之本意是什麼?諸法出現於世間的作法儀式,是一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因緣是眾生具足感佛的契機,佛乘著這個契機而應出於世,所以稱為「緣」,這是諸佛世尊出世的本意。(原文:眾生有此機感佛。故名為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之本意。~天台智者大師,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四上)
三、佛所知的是什麼?諸佛世尊以「無分別智」,解知「無分別法」,也就是「顯實法」。因此佛的無分別智,與世間人的世智辯聰,有很大不同的地方;無分別法,是諸法實相的真理,極難詮釋,可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原文:無分別法唯是佛所知。佛以無分別智。解知無分別法。即是顯實法也。~天台智者大師,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四上)
四、佛所覺的是什麼?佛所覺的是「如實之相」,諸佛世尊乘實道出應於世。就是要讓眾生得到「如實之相」;沒有別的事,就只是為此事出現於世;而且除了「諸法實相」之外,其他的都稱為「魔事」。(原文:總者諸佛覺如實之相。乘此實道出應於世。秖令眾生得此實相。唯為此事出現於世。曾無他事。除諸法實相。餘皆名魔事。~天台智者大師,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四上)
由於眾生具有感佛的契機,佛才乘此契機出現於世,此為稀有難得的大事因緣,如無佛之知見,我們可以說是「萬古如長夜」。在末法時期,台灣能興盛佛法,而且還能保有佛正知正見的經論,更是難得稀有,應該乘機勇猛精進,否則一失人身,將何所之?
見龍在田
發心學佛,首先要歸依三寶。
「歸依」是佛教最基本的名相之一,佛教徒都耳熟能詳,但「歸依」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多聞思版主
「歸依」二字意涵豐富;另將歸依三寶正義列之如下
對於「歸依」兩個字,我們從說文解字談起。
1.歸,女嫁也(說文);之後衍生的意思又有「回返,回到」的意思。
2.依。依,倚也(說文);恃也(廣雅)。
3.因此「歸依」,有「回返倚恃」之義。
4.另外,大乘義章,將「歸依」解釋為「歸投依伏」。
大乘義章說得好:歸投的情形,如同兒子歸投父親;依伏的意義,如同人民依伏君王,如同膽怯者依伏勇敢者一般。(原文:歸投依伏,故曰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佛教講的歸依佛、法、僧三寶的意義如下:依伏佛陀為師,所以稱為歸依佛;仰仗佛法醫治痛苦,如同醫藥,所為稱為歸依法;依恃僧眾為正友,所以稱為歸依僧(大乘義章:依佛為師,故名歸佛;憑法為藥。故名歸法;依僧為友,故稱歸僧。)。
見龍在田
讚嘆見龍在田法友對「歸依」的解釋。
讚嘆見龍在田法友對「歸依」的解釋。謹再從另一角度來看「歸依」的意義。佛法從印度傳來,就從巴利文(或梵文)的三歸依文來看([]內分別是英譯與漢譯):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I go to the Buddha for refuge歸依佛];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I go to the Dhamma for refuge歸依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I go to the Sangha for refuge歸依僧].
現再來看漢譯的「歸依」:
「歸」有多義,如見龍在田法友所解釋的,而其另一義係指「趨」,(參考《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p398下)「趨」,也就是「赴」義。(請對照英譯的go to)
「依」从「人」,人以「衣」保護身體,故「依」有「護」義。(參考《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p71上,請對照英譯的refuge)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說:
多聞思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