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藏佛教只承認中觀與瑜伽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三寶弟子

各位法友,大家好!

印順導師好像有談到西藏宗喀巴大師,宗承印度的中觀與瑜伽。……西藏沒有把真常唯心獨立一系,只有談中觀和瑜伽。(在西藏也不把它納入大乘佛法的派別,只有立中觀和唯識二大宗。)

我有個疑問,想請教一下,西藏佛教的即身成佛等觀念不就屬於真常唯心系(如來藏)的思想嗎?若不承認真常唯心系,那麼即身成佛等觀念難道是建立在需要三大阿僧祗成佛的中觀和瑜伽嗎?

謝謝!

一、從印度佛教史及西藏佛教史觀察「中觀及瑜伽」空有二宗

繼玄奘大師之後赴印度求法之唐代義淨三藏法師(西元635~713),到印度十餘年,曾留學那爛陀寺達十年之久,在他所撰的《南海寄歸內法傳》稱:「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內有、事皆唯識。」可見義淨三藏在西元七世紀末所見到的印度大乘僅有「中觀及瑜伽」空有二宗。而從(元末明初)宗喀巴大師(西元1357~1419)著作之核心思想觀之,大體也是這個看法(甚深中觀見及瑜伽廣大行)。另從西藏佛教史之記載以及傳承自印度的西藏「宗義書」(綱要書),如《宗義寶鬘》及《四部宗義略說》等均認為全體佛教思想可統攝為「四部宗義」:大乘的「中觀及唯識」;小乘(聲聞乘)的「經部宗及毗婆沙宗」。

由於西藏佛教重視傳承,因此法友提問認為「西藏佛教只承認(大乘僅)中觀與瑜伽」,這確是佛教史上的事實。

 

二、「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在印度及西藏佛教的地位

依據日本學者平川彰所著之《印度佛教史》,他認為「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早於西元四世紀就已出現,這從堅慧《究竟一乘寶性論》接受《如來藏經》及《勝鬘經》的思想而成立可知。但是「如來藏思想」的「唯心說」雖與「瑜伽行派」之「唯識思想」有較密切的關涉及融合,但並未獨立於「空有二大車輪」之「中觀及瑜伽」兩大派之外而成為「印度大乘之第三個宗派」,乃至於被判攝為不了義教。

 

三、西藏佛教既以「中觀見」為了義而破斥「常堅他空」之如來藏思想,但又奉行實踐(如來藏思想)「佛德本有論」的即身成佛法門,因此印順導師提出以下一些疑問及評論:

『時輪』以為:本初佛是一切的本源,是本初的大我。超越一切而能出生一切,主宰一切。本初佛思想是如來藏說,發展為:約眾生說,是眾生自我;約世間說,是萬化的本源,宇宙的實體;約宗教的理想說,是最高的創造者,時輪思想達到了頂峰。本初佛也名持金剛,金剛薩埵。本具五智,所以又名五智我性。怛特羅所說的五佛,是本初佛所顯現的,所以本初佛──持金剛,是五部佛的總持。「後期大乘」的如來藏我,自性清淨心,唯心的念佛觀,融攝了『般若』的平等不二,『華嚴』的涉入無礙,及中觀、瑜伽學,成為「秘密大乘」的根本思想。發展到『時輪』,也就是印度「秘密大乘」的末後一著(版主按:依平川彰等學者的研究,『時輪』出現之因緣乃是佛教行者為團結印度教諸派共同對抗回教的入侵而採用融入外教的思想,但後來超岩寺等三大寺仍被破毀,印度佛教於十三世紀初終無法免於滅亡)。

「秘密大乘」是佛法的潛流,依「大乘佛法」的發展而漸漸流行起來。西元四世紀,無著的大乘論流行。從此,「大乘佛法」傾向於義理的開展(如「佛法」的阿毘達磨),那爛陀寺的講學風氣,主要是龍樹的中觀系,無著的瑜伽系;論到大乘,就以「中觀見」、「唯識見」為準量。阿賴耶(妄)識為依止的唯識說,為如來藏說者引入自宗,成為「真常唯心論」,思想與中觀不同,也與瑜伽唯識不合。……西元七四七年,寂護應西藏乞栗雙贊王的邀請,進入西藏;又有蓮華生入藏。當時的密法,是與寂護的(隨瑜伽行)中觀相結合的。西元一0二六年,阿提沙入藏,所傳是月稱系的中觀。在西藏,中觀派受到特別的尊重,儘管彼此的意見不一致,而大都以「中觀見」自居。對如來藏系經論,異說紛紜,如『密宗道次第』所說。其實,覺曩巴或譯爵南派,說依他起自性如兔角,如來藏「他空」說為究竟了義,正是(如來)「藏心見」。但受到經說「三轉法輪」所拘,與『解深密經』同一法輪,自稱「唯識見」,造成矛盾!「唯識見」也是「他空」說,但所空的是遍計所執自性,依他起自性是不能說是空的。「秘密大乘」多說本有的顯發,如俱生歡喜,俱生瑜伽,只是如來藏的性具功德,是純正的中觀與唯識所不許的。代表印度晚期的西藏,高推「中觀見」,以如來藏為不了義說,卻又推與如來藏思想相契合的「秘密大乘」為最上,不免採取二重標準了!(<<印度佛教思想史>>p.410 ~ p.412) 

 

四、印順導師進一步分析:

(一)「無上瑜伽續」主張即身成佛之原因

(二)修天色身並非能否成佛之必要條件

「無上瑜伽續」的特色,是「以欲離欲」為方便,而求「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瑜伽續」的傳譯者不空,已說到:「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提」;「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無上瑜伽續」後來居上,認為修「三摩地菩提心」,雖有即身成佛的名目,還不可能有即身成佛的事實。要修「滾打[軍荼利]菩提心」,「赤白菩提心」,才真能即身成佛;或在中陰身成佛,或轉生成佛。總之,迅速成佛,現生成佛,是「秘密大乘」行者所希求的,也就因此而覺得勝過「大乘佛法」的。大乘菩薩發心修行,瑜伽行派隨順說一切有部,說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依龍樹:「佛言無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眾生,何以故言三大阿僧祇劫?三阿僧劫有限有量」!菩薩的發心作功德,利益眾生,是要見於事實的。如釋尊在過去生中,為了有利於人(眾生),一直在犧牲(布施)自己的體力、財力,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大乘如:『維摩詰經』「方便品」,維摩詰長者所作的利生事業。善財童子參訪的善知識,不只是出家的、苦行的,也是法官,醫師,建築師,語言學者,航海家,藝術家,慈善家……。菩薩是從利他事業中,弘揚佛法,淨化自己。「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薩於此初發心」。菩薩的心行,是何等的偉大!但對一般人來說,菩薩行到底是太難了!適應世間,「大乘佛法」有了「易行道」的方便,如「十住毘婆沙論」卷五(大正二六‧四0下──四一中)說:

    「至阿惟越致[不退轉]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答曰:如汝所說,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幹之言也!……若汝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利益眾生的菩薩道,是大行難行。以「信」為方便的易行道,是一般宗教化的,如念(觀想)佛,稱名,禮敬,懺悔,勸請,隨喜,迴向(這些方便,也是「秘密大乘」念誦的方便)。以信行方便,養成堅定成佛的大心,或進修菩薩的難行大行,或往生他方淨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重信心,重加持,重念佛,雖然往生淨土,不會再退失大心了,而成佛還是遙遠的。一般的宗教信行,總是希望能立即達成理想的。成就佛果是最理想的,可是太難又太久了些!順應世間心行,如來藏我的法門出現如來的無邊智慧,無邊的色相莊嚴,眾生是本來具足的。在深信與佛力加持下,唯心(觀)念佛法門,漸漸的開展出依佛果德──佛身,佛土,佛財,佛業為方便而修顯,這就是「果乘」、「易行乘」了!「易行」,本來是為了適應「心性怯劣」的根性,但發展起來,別出方便,反而以菩薩的悲濟大行為鈍根了!寂靜的『四百五十論釋』說:「若唯修諸天真實[佛勝義性]而非諸天[色身],是則須經多數劫乃得成佛,非速疾成」。這是說,不修天色身的「大乘」,是不能迅速成佛的。持祥的『扎拏釋俱生光明論』引文為證說:「修習成佛因,謂修佛瑜伽,何不遍觀察,果由似因生」?又「一切秘密經說:總之佛陀果,從定慧出生,除佛瑜伽行,行者不得佛」。這是說:不修佛瑜伽,也就是不修天色身的天瑜伽,是不能成佛的。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引上說明而加以說明:「故無凡[庸]身相好而可立為色身相好之因,須於彼生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此(則)除修天瑜伽,更無餘事」;肯定說非此生修天瑜伽,是不可能成佛的。這是「秘密大乘」者,別立成佛的理由,與「大乘佛法」所見不同了!宗咯巴隨順「果由似因生」的理由,以為佛色身的相好莊嚴,要從「新修能感相好等流之因」;修天色身的等流因,才能得佛身相好莊嚴的等流果。「大乘佛法」不修天色身,所以不能成佛,但這是「秘密大乘」者的見解。大乘法中,無著『攝大乘論』及『金光明經』等立三身:自性身,也名為法身;受用身;化身。『楞伽經』最初發問(三譯相同):「云何變化佛?云何為報佛?真如智慧佛,願皆為我說」!真如智慧佛是如智不二的,與自性身即法身相當。報(生)佛,約修異熟[報]因,得異熟生果說。如約受用法樂說,名受用身(佛)。變化佛就是化身佛。續出的『楞伽經』「偈頌品」,二譯都立四身:「自性及受用,化身復現化」。依「梵本入楞伽偈頌品」,四身是:「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楞伽』的三身與四身,名義不同而沒有實質的差別。三身說的化身,含義廣。四身說的化身,如釋尊;「復現化」是等流身,隨類普應的種種身相。『楞伽經』在三身說法處,又立法佛,法性所[等]流佛,化佛。法性等流佛,與報[異熟]佛,受用佛相當。法性等流,如佛依自證而出教,稱為「法界等流」一樣,不是說修等流因而得等流果,反而這是被稱為報──異熟生身的。『廣論』又說:「波羅蜜多乘[大乘]說:色身體性之因,謂諸最勝福德資糧。相好等之別因,謂迎送師長等」。意思說,大乘也是要修等流因的。其實,菩薩的大行,是在般若的攝導下,以布施、持戒、忍辱等,廣修利濟眾生行,成為人世間值得稱揚讚歎的佛法。總之,「大乘佛法」所說的相好莊嚴身,是圓滿報[異熟]身,不是依等流因而成的。「秘密大乘」別說修天色身為等流因,只能說「後來居上」,別創新說,不能以此來說修「波羅蜜多乘」不能成佛的。(<<印度佛教思想史>>p.431 ~ p.435)

 

五、有關「無上瑜伽是佛德本有論」之詳細內容,可參考《華雨集第三冊》之〈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第八章。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27_06_08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感恩版主,

解釋得好清楚,辛苦您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