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穢土

姓名或匿稱: 
云丘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說:「他方也有穢土的,只是不符合人類的願望,所以沒有被傳說記錄下來而已。」(p.807a3-4)

請問:

  1. 是否確乎在經論中沒有「他方穢土」的記載?
  2. 如果沒有, 導師是依一般對「十方世界」的理解,而推論「他方也有穢土」嗎?

感恩!

回應

一、當今人類所居之所為穢土(娑婆國土)

《雜阿含1188經》及南傳相應部6相應2經(《尊重經》)記載釋尊所化的國土是「娑婆世界」,此為「堪忍眾苦之國土」,「娑婆」為saha的音譯,義譯為「請忍耐;要忍耐」,指這個堪忍世間。

《雜阿含906經》說:「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佛說阿彌陀經》卷1:「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CBETA, T12, no. 366, p. 348, a20-26)

如上所述,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娑婆世界是「五濁」穢土,印順導師依據經律,於《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491談到釋尊當時的印度:

釋尊當時的印度,摩竭陀(Magadha)與跋耆(Vṛji),摩竭陀與憍薩羅(Kośala),都曾發生戰爭。釋迦族(Śākya)就在釋尊晚年,被憍薩羅所滅。律中每說到當時的饑荒與疫病。這個世界,多苦多難,是並不理想的。

導師接著論及,此一多苦多難的現實世間與未來人間彌勒佛淨土及大乘淨土佛國的關係,導師認為「十方現在的他方淨土,是大乘的重要部分」。

面對這個多苦多難的世界,而引發嚮往美好世界的理想,是應該的,也是一切人類所共有的。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重視自己理智與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法,進一步的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在佛法普及聲中,佛弟子不只要求眾生自身的清淨,更注意到環境的清淨。」

在人間善趣的眾生,一般人的心願是「增上心」,所求的是「現(世)樂後(世亦樂」。在此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如果要求實現此世未來的「現樂」而不可得,只有將希望寄託於來世的「後亦樂」,於是往生他方淨土的信願,正可滿足人心的欲求。所以導師論述:

釋尊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名為娑婆(Sahā),是缺陷多、苦難多的世界。傳說的他方世界,都是非常清淨莊嚴的。他方也有穢土的,只是不符合人類的願望,所以沒有被傳說記錄下來而已。他方清淨佛土,到底是比對現實世界——釋迦佛土的缺陷(如《阿閦佛國經》說),而表現出佛弟子的共同願望。(《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807)

 

二、他方穢土之教證(經論依據)

大乘經論中也有他方穢土,由於它不是人類所企望的,所以雖提及穢土世界或某尊佛應化於穢土,但未詳說該穢土之名稱及國土風貌,例如:

《大方等大集經》卷20〈相品5〉:「迦蘭陀竹林精舍有諸菩薩阿羅漢等,悉往集會王舍大城中,乃至十方無量世界、淨土、穢土有佛之處,及無佛處,一切眾生悉來聚集。爾時,世尊入佛莊嚴瓔珞三昧,入三昧已,令此娑婆世界清淨莊嚴,猶如未來遍見如來所有國土。」(CBETA, T13, no. 397, p. 141, a17-22)

《證契大乘經》卷2:「「世尊!云何如來化身?」佛言:「正士!如力超勇佛、破魔佛、大悲思佛,及餘諸佛,現於穢土證三佛陀,已證當證,或示遷逝、示眾法住正法像法,乃至示現一切佛法隱沒滅盡。正士!汝皆勿作實解。何以故?如是諸法,當知皆為大悲方便如應化現。」」(CBETA, T16, no. 674, p. 662, c19-24)

《佛地經論》卷7:「變化身者,一切神變圓滿為相,一切化用共所集成,示現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引,一切如來各別化用微妙難測,居淨穢土現種種形說種種法,成熟下位菩薩、二乘及異生眾,令入大地,出離三界脫諸惡趣」(CBETA, T26, no. 1530, p. 325, c21-26)

《成唯識論》卷10:「三變化身,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二乘異生,稱彼機宜現通說法令各獲得諸利樂事。」(CBETA, T31, no. 1585, p. 58, a2-6)

 

三、他方穢土之理證

對此論題之探討,導師依佛典及佛教「緣起法」(無常性及無我性),參考近代實證科學有如下之論證:

佛法對於世間,有幾點根本認識:一、世間無數:佛陀不像神教者那樣淺狹,專以渺小的區域為天下,以為神但創造這個天地。佛陀從無限時空的體驗中,知道世界是多得難以計算的。這在過去,每被人責為懸想。由於近代科學的成就,證實了世界無數這論題,像我們所住的那樣世界──星球,確是非常的多。利用望遠鏡的精製等,宇宙在不斷的擴大發現中。二、世界是不斷的成壞過程:世界不是永久不變的,每一世界都在不斷的凝成、安住、破壞的過程中。破壞又凝成,凝成又破壞,世界是無始終的成壞過程。現在的世界,有的在凝成中,有的在安住中,有的在破壞中,有的已破壞無餘──空。任何時間,世界都在此成彼壞,此有彼無中,如大雨時雨滴的急起急滅一樣,世界是難以數量計的。三、世界為有情的世界而又是不一定有的:如世界已成而住,或住而將壞,這世界是有情的世界。如開始凝聚而沒有完成,破壞到快要毀滅,這世界是沒有有情的。近代的科學者,由於千百年來神教的惡習,以為星球那樣多,但都不宜於生物以及人類的發生,獨有這個地球,才適宜於生物,而且進化到人類的出現。地球有人類,可說是宇宙間的奇蹟!這那裡是奇蹟?不過是神蹟的變形!無論科學的也好,神教者上帝但創造這個世界,但創造這世界的生物以及人類也好,都是荒謬而難以相信的,都是從我慢中流露出來的!有無量無數的世界,卻僅有一個世界有生物以及人類,而這個又恰是我們這個世界:你能相信嗎?四、世界的淨穢是業感的:這無數的世界,形態不一,穢惡與莊嚴也大有差別。我們所處的地球,被稱為五濁惡世,屬於穢土。莊嚴清淨的世界,不但是無數世界中的現實存在,而這個世界又可能成為莊嚴的。世界的進展到清淨,或退墮到穢惡,為有情的共業所造成;是過去的業力所感,也是現生的業行所成。常人誤信世界或有情為地球所獨有的,於是由於地球初成時沒有有情,即推想為物質先精神而存在,即世界先於有情。佛陀體驗得時空的無始終,無中邊,體驗得心色的相依共存,所以能徹見世間為有情的世間,有情依世間而存在。這才否定了神教的創造說,數論的發展說,勝論的組織說,樹立緣起的世界觀(《佛法概論》pp.121 -123)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