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流轉門,即是『得』「法住智」?「『知』還滅門,即是『得』「涅槃智」?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流轉門,『知』流轉門,即是『得』「法住智」?「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是還滅門,『知』還滅門,即是『得』「涅槃智」?。

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依俗契真實,正觀法如是。

在中道的正見中,有著一定的程序,主要是:「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佛為深摩說:「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這是怎樣的肯定,必然!什麼是法住智?什麼是涅槃智?依《七十七智經》說:一切眾生的生死緣起,現在如此,過去未來也如此,都是有此因(如無明)而後有彼果(如行)的,決不離此因而能有彼果的,這是法住智。所以,法住智是對於因果緣起的決定智。這雖然是緣起如幻的俗數法(如不能了解緣起的世俗相對性,假名安立性,而只是信解善惡,業報,三世等,就是世間正見,不名為智),但卻是正見得道所必備的知見。經上說:如依此而觀緣起法的從緣而生,依緣而滅,是盡相,壞相,離相,滅相,名涅槃智。這是從緣起的無常觀中,觀一切法如石火電光,纔生即滅;生無所來,滅無所至,而契入法性寂滅。這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由無常(入無我)而契入寂滅,是三乘共法中主要的解脫法門(還有從空及無相而契入的觀門)。所以,法住智知流轉,知因果的必然性,涅槃智知還滅,知因果的空寂性;法住智知生滅,涅槃智知不生滅;法住智知有為世俗,涅槃智知無為勝義。「依俗」諦的緣起因果,而後「契」入緣起寂滅的「真實」,這是解脫道中「正觀法」的必然歷程,一定「如是」而決無例外的。」

(《成佛之道》,pp.218-219)

回應

導師晚年於《空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史》修正了《成佛之道》之看法:

 

參訪(二):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筆者請示導師:

導師您在《成佛之道》明示:「法住智」為知流轉生滅之有為世俗;而「涅槃智」為知還滅無為勝義。據此,「法住智」應尚無法達於「慧解脫」之聖境,但《空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史》與《成佛之道》之解說不一致?

從釋尊的教說中,可見阿羅漢智有先後層次,也有二類阿羅漢。1、法住智知:緣起法被稱為「法性」、「法住」,知法住是知緣起。從因果起滅的必然性中,於(現實身心)蘊、界、處如實知,厭、離欲、滅,而得「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己辦,不受後有」的解脫智。雖沒有根本定,沒有五通,但生死已究竟解脫,這是以慧得解脫的一類。2、涅槃智知:或是慧解脫者的末「後知涅槃」;也有生前得見法涅槃,能現證知涅槃,這是得三明、六通的,名為(定慧)俱解脫的大阿羅漢。雖有二類不同,但生死的究竟解脫,是一樣的;而且都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的。(《印度佛教思想史》,pp.28 -29)

 

慧解脫(prajñā-vimukti)本是一切阿羅漢的通稱,所以論佛與阿羅漢的差別,就舉慧解脫為一切阿羅漢的代表。依空、無所有、無相而得心解脫(citta-vimukti),不正就是阿羅漢的心解脫嗎?但阿羅漢中,有不得深定的,有得深定的,這才方便的分為慧解脫,與(心慧)俱解脫(ubhayatobhāga-vimukta)的二類。我要這麼說,因為要解說一項事實。《雜阿含經》中,長老比丘們告訴須深(Susīma)比丘,他們是阿羅漢,但不得四禪(《相應部》說不得五通)及無色定。須深覺得難以信解,佛告訴他說:「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這是說,阿羅漢有先後層次,也可說有二類。一、法住智知:緣起被稱為法性(dharmatā)、法住(dharma-sthititā),所以法住智是從因果起滅的必然性中,於五蘊等如實知,厭,離欲,滅,而得解脫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雖然沒有禪定,但煩惱已盡,生死已了。這是以慧得解脫,知一切法寂滅,而沒有涅槃的自證。二、涅槃智知:生前就能現證涅槃的絕對超越(即大乘的證入空性,絕諸戲論;也類似一般所說的神秘經驗),名為得現法涅槃;在古代,被稱為得滅盡定的俱解脫(不過滅盡定,論師的異解紛紜)。這可能是二類阿羅漢,也可能是先後契入的層次。(《空之探究》,pp.150-151)

 

導師開示:

首先,我先說個意思:我寫作的時間很長,從早期到晚年,有一些前前後後不太同,以後期為標準

我講「法住智」的意思,有個地方把「法住智」與「涅槃智」,拿四諦將它分成二個,這不太理想。……..因為須深經(《雜阿含347經》)說明「法住智」談到「十二因緣」,它是流轉與還滅一起講的,阿羅漢們說他們都不得「根本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南傳說沒有神通)……但「未到定」也可以發無漏慧。………得了初果以後、證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都不得根本定,他怎麼修的呢?他以初果裡面的「無常、苦、空、無我」或「空、無相、無願」,慢慢往上,斷了欲界的一些煩惱,證二果,再斷一些煩惱,證三果,甚至斷盡了上界的煩惱證四果。證了阿羅漢果,他還是沒有根本定啊!從「佛法」來說,「次第見諦」,還是大宗、主流啦!阿含經就談到,佛弟子得三明六通有多少人、俱解脫的有多少人,大部分還是慧解脫的。……阿羅漢以「法住智知」就是這個樣子,但你說大家是不是都這個樣子,那不一定啊!有的人就「現觀涅槃」(「涅槃智」),這種人都是有深定的,其顯現出來的,那是「超越時空」、「離名相、離相對」的體驗。……「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依我的理解,他最後要涅槃的時間,一定要契入涅槃(智),次第是這樣。他這個「一心見諦」的,是現見滅諦的,當然還是見到苦、集、滅、道,他是種種方面的修持,然後歸於「空、無相」這一點突破。……(呂勝強著《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pp.120-121 )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