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心得分享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路人

回答 先前造了個八正道心得分享,原來都包括了十善業,所以這裡由正思惟,正語,正行(業)來解釋如何修十善業。

十善,由遵守五戒開始,五戒講的是止作,就是止息己惡,不惱害眾生,在三聚淨戒裡屬攝律儀戒。在這基礎上修習,由止作到應作,修行人應奉行一切眾善,在三聚淨戒裡屬攝善法戒,當十善道業成就,還要增上善法,由教人止作,到教人應作,由教人應作,到教人教他人應作,由教他人應作到教一切眾生應作,最終圓滿三聚淨戒的攝眾生戒。由正見而來的思惟,是對所聞信的知見(知識與見解) 進行深入的思考(意業) ,就是正思惟,屬於思慧。若修習正念未成就,思惟要時刻覺察,遠離貪欲、瞋恚、愚癡等妄念。眾生對一切順意利益自己之人事物起貪愛,進而求取佔有的渴求,是為貪欲煩惱。對一切違逆損害自己之人事物起瞋恚,進而傷害一切眾生,是為瞋恚煩惱。對一切喜悅之人事物起痴迷,進而沉溺墮落,是為愚癡煩惱。由遠離三毒而引發的遠離,慈悲,正思惟,就是三善根。由正見與正思惟引發向求解脫的實踐,若修習正定未成就,思惟要時刻覺察言語(語業) 行為(身業) 。做到不違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不違犯殺生、不與取﹑邪淫。由不違犯語業而引發的誠實語﹑調和語﹑柔軟語﹑質直語。由不違犯身業而引發的護生﹑布施和身心的清淨。由正確的思考﹑言語行為(三業清淨) 而來的生活,時刻做到如法求取衣服、飲食、床榻、湯藥等生活所需,就是正語﹑正業﹑正命,以上三支屬於戒學。由遵行十善而成就八正道,就是圓滿奉行十善業。

福德有限有量,修習與般若相應的十善,則無限無量。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宣說法要,波斯匿王和大臣們聽了非常法喜,於是祈請世尊及比丘們接受三個月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三個月過後,波斯匿王在世尊用齋畢時請示:「我曾聽聞如來開示,供養證得初果的須陀洹,福報已不可勝計,更何況是供養斯陀含、阿那含、羅漢、辟支佛乃至如來,福德更是無量無邊。今日,我的功德已具足圓滿了吧?」

「大王,勤修福德,無有疲厭,才能早日解脫無量生死輪迴之苦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久遠劫前,燈光如來帶領著四十億大比丘僧,行化人間。如來所經之處,人民恭敬禮拜,至誠供養衣服、飲食、臥具及種種醫藥。

當時,地主國的國王聽聞如來即將抵達臨近國界邊的北婆羅園時,立刻帶領著四十億隨從親自恭迎接駕。一見到如來及眾僧,國王及四十億隨從皆五體投地恭敬禮拜,祈請如來陞座為大眾宣說妙法。

於是,燈光如來為國王等慈悲開示布施、持戒的功德,能感得生天的福報;若縱欲享樂,未來則會墮落三塗惡道。因此,應當斷除不清淨的行為,勤求出離之道,才能獲得清淨的果報。隨後,並開示諸佛所說『苦、集、滅、道』的真諦。

四十億隨從聽聞甘露法語後,一時法喜充滿,煩惱塵垢漏盡,皆發無上菩提心,請求剃髮出家學道。如來慈悲應許後,四十億人即證阿羅漢。國王目睹此景,非常歡喜,至誠頂禮而後離去。

燈光如來繼續帶領八十億大阿羅漢遊化人間,所到之處,一切百姓皆以上好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一日,國王帶領所有大臣到如來住所,恭敬禮拜,合掌祈請燈光如來為大眾說法。國王並請示世尊:『希望此生都能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佛及眾僧,懇請世尊滿我所願。』

國王見燈光如來默然應允,又說:『我所發的願非常清淨微妙。』佛問:『如何清淨微妙呢?』國王回答:『我希望每天為僧眾們準備各式清淨的食器,每天供養不同的僧服;今日座席用過後,明天再換上另一套座席;今日一批人來僧團幫忙,明日再換其他人來發心。』佛見國王供養的心如此懇切,便說:『一切隨您所願吧!』國王歡喜不已,頂禮而去。

回到宮中,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共同成就發心功德。大臣們稟告國王:『離都城三十里處,可建造精舍。我們請來工匠雕樑畫棟,懸掛繒綵幡蓋,並以香湯灑地,修建浴池,燃燈照明,備妥甘美的飲食及舒適的座具,供養如來和僧眾們。』

待一切成辦後,燈光如來知因緣成熟,便帶領弟子們來到精舍,次第而坐,接受國王、大臣及綵女們供養種種佳餚。從此國王如其所願,於七萬年中供養燈光如來及八十億大阿羅漢,不曾懈廢。

直至燈光如來入滅後,國王於四方道路興建四間寺廟,各以七寶莊嚴及百種香花供養。爾後八十億大阿羅漢相繼入涅槃,國王也興建塔寺供奉羅漢們的舍利,並懸掛幡蓋、供養香花……。如此供養燈光如來寺及八十億羅漢寺,又經過七萬年,直至燈光如來教法滅盡,國王才安然捨世。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的前身,我在七萬年中,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燈光如來,未曾匱乏;如來滅後,又於七萬年中供佛舍利,燒香、燃燈、懸掛幡蓋。我以如此功德,祈求如來福祐,卻未曾想要解脫生死。」

佛問波斯匿王:「大王,過去我所修的福德,如今何在?當時布施供養的一切早已經灰飛煙滅,為什麼呢?在生死輪迴的長河中,所有功德已在生生世世中用盡了。所以,大王切莫認為自己所修的福德已經具足,應當說:『從今日起,願身口意業所起一切言行、心行,悉求解脫,不求生滅的福報。』如此修行才能真正晝夜吉祥、身心安穩。」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的開示,感激涕零、悲欣交集,頂禮佛足而慚愧懺悔:「弟子愚癡,惟願世尊接受我的悔過。」世尊慈悲地勉勵波斯匿王:「大王既已懺悔,當改往修來、勤修福慧,早求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生生世世無有疲厭!」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三》

林文亮

原文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的前身,我在七萬年中,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燈光如來,未曾匱乏;如來滅後,又於七萬年中供佛舍利,燒香、燃燈、懸掛幡蓋。我以如此功德,祈求如來福祐,卻未曾想要解脫生死。」

佛問波斯匿王:「大王,過去我所修的福德,如今何在?當時布施供養的一切早已經灰飛煙滅,為什麼呢?在生死輪迴的長河中,所有功德已在生生世世中用盡了。所以,大王切莫認為自己所修的福德已經具足,應當說:『從今日起,願身口意業所起一切言行、心行,悉求解脫,不求生滅的福報。』如此修行才能真正晝夜吉祥、身心安穩。」

回答 末學理解經文帶出的意含。眾生修行或布施等,不應有求福報心,應求解脱生死為要。眾生修行或布施供養,不應有自己所修已經俱足,或修到何時即足夠,即不用再修的想法,更何況所欲求只是福德果報。
末學和初學同修討論佛法,有時也以善因善報來鼓勵對方多行善事,也在適當時候,勸喻策進,由求福報而轉求解脱,末學認為這些漸進式手段可行,也體會法門無量,無非適於不同眾生而設,最後感謝大德回覆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