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思想是佛教:非「入篡正統」

如來藏思想是佛教:非「入篡正統」

   印順法師未必否認如來藏思想在佛教信仰的意義和重要性,只是要指出其方便法門的特質,並要慎防可能帶來的流弊,攝取其中之確當者。因此,若以為印順法師反對如來藏思想,貶低其在佛教信仰的價值,則並沒有掌握到印順法師對如來藏思想的判攝。[1]

  印順法師晚近在《游心法海六十年》重申他對如來藏的觀點,他認同太虛大師所說,應該有法界圓覺一大流,[2]將如來藏說歸為大乘三系之一;認為在大乘佛法中,他以性空為主,兼攝唯識與真常,[3]如此也肯定了如來藏說在大乘佛法的重要地位。[4]因此,當有人評真常唯心論為「入篡正統」,[5]取代了性空、唯識之大乘佛法的信仰,印順法師對此一說並不同意,認為這一切都是佛法,即便「秘密大乘」是晚期佛教的主流,也是佛教史上的事實,所以他不能接受「入篡正統」的評論,而不會徹底否定某些佛法。[6]可知,支那內學院歐陽竟無、呂澂、王恩洋等人,以印度唯識學為宗而力斥中國佛學,乃至近來日本「批判佛教」對如來藏說的直銳批判,皆和印順法師觀點有所不同。

固然如批判者所言,中國佛教深受道家與中國文化深遠的影響,或者說中國佛教在重簡易、和諧、相融、合一等思想的脈絡中應運而生,因此相對於緣起、空性及唯識思想,中國佛教對於如來藏思想有著更高的接受程度。而中國本土固有的老莊和諧思想與如來藏本覺思想合流,使得佛教失去原有的批判性,而在思想上帶來保守性格,引起日本「批判佛教」如袴谷憲昭等人批評,認為這樣「和」的思想是反佛教的,而成為社會不正義和不平等現象的合理化藉口,不能時時保持批判而追求進步。[7]但中國佛教重和諧、融合的本身可說是優點和特色,而未必是缺失;問題的癥結乃如前所說,一旦過度發展,則不免有失偏頗,形成流弊。

  總之,印順法師認為如來藏思想仍屬佛教,乃是整體大乘佛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沒有「入篡正統」的問題,此與支那內學院及「批判佛教」之觀點很不一樣。

取自拙文「唯心思想帶來晚近中國佛教之衰微嗎?」刊於《臺灣宗教研究》第10卷,第2期,2011年。


[1] 如石法師在〈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一文(《中華佛學學報》,第十四期,2001年,頁1-42),試著為如來藏思想作澄清,認為如來藏說是藥非毒、利多弊少,表示如來藏說對信仰者而言有重要的心理意義,以此批判印順法師的觀點。但事實上這些說法,容易使人誤解印順法師反對如來藏學說,但這卻不是事實。此如賴賢宗所說,印順法師將如來藏說判攝於大乘三系之一,乃貫穿於他一生的主張,肯定如來藏說在大乘佛法的開展中的積極性格,而不能誤解印順法師的批評如來藏佛學是一破到底的方式。見賴賢宗〈當代台灣如來藏思想的諍議與回應──印順之後的如來藏學諍議之評議〉,收在《中華佛學學報》第16期,2003年,頁289 -324。

[2] 《華雨集第五冊》 ( Y 29p9)

[3] 《華雨集第五冊》 ( Y 29p18)

[4] 如《華雨集第三冊》說:「所以如來藏一詞,顯然有印度神學的影響,但也不能說全是外來的,也還是「大乘佛法」自身的發展。」 ( Y 27p167)

[5] 「入篡正統」乃支那內學院著名的唯識學者王恩洋所評,他不滿真常唯心論,並不承認他是佛法。對王恩洋的觀點,印順法師寫了〈空有之間〉以作回應,收於《無諍之辯》。

[6]  見《華雨集第四冊》 ( Y 28p32 )

[7] 袴谷憲昭在〈「和」的反佛教性與佛教的反戰性〉一文中,強烈批判「和」的思想,認為與佛教基本精神相違。詳見《批判佛教》,大藏出版社,1990年,頁27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