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三結可有次第?

姓名或匿稱: 
嘉華

「佛說見道(見四諦)得初果的,得「法眼淨」,也說「三結斷」。三結是薩迦耶見(有身見即我見)、疑、戒禁取。」(《永光集》,p.227)

甲、有法師說:三結,先滅戒禁取,次除疑,最後斷我見(有身見)。

此說似乎很合理。

因為,先滅除修行人想以不正方法得到解脫的戒禁取見。其次,除去對三寶四諦能得解脫的懷疑。最後,斷除修行人對身為我的自我執見。

乙、但在實際修行上,似乎應以滅除我見為最先、最主要。

1.因為有身見一除滅,疑見與戒禁取見自然無依。所以身見結應是見道最主要的障礙。

2.疑見、戒禁取是依附於我見的謬執。所以去除我見,才真正能對四諦三寶無疑,才能不再為邪外戒禁所迷惑。

丙、或有一種可能,此三者(我見、疑、戒禁)無關次第,但相互依存,如三槍相架,只要除去其一,即能二亦不立。如(1)信行人得不壞信,即證信無疑。(2)法行人破我執,即得淨法眼。

以上,恭請老師解惑

 

 

回應

依據《瑜伽師地論》〈攝事分〉解釋《中阿含》《七車經》「七清淨」之經意(相對應南傳《中部》之《傳車經》),斷三結之次第為:迦耶我見→疑→戒禁取。

先斷薩迦耶見,是見清淨。於三寶、四諦的疑惑,永遠超越,是度疑清淨。八正道是道,世間苦行等是非道計道,戒禁取永斷,所以是道非道智見清淨。斷薩迦耶見、疑、戒禁取——三結,就是依初果向得初果。

 

《瑜伽師地論》論文(按:『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中,卷八五到九八,共一四卷,就是抉擇經義的摩呾理迦)如下:

《瑜伽師地論》卷94:「復次,過去諸佛為菩薩時,如理思惟緣起法已,證覺無上正等菩提;今薄伽梵亦於緣起正思惟已,證覺無上正等菩提。如過去佛得菩提已,即於緣起作意攀緣順逆道理,方便隨修現法樂住,已住安樂;今薄伽梵亦復如是。彼雖無量,如說世間七劫相似,故唯說七。如是無上正等菩提,尚由如實知緣起故,未證能證,證已獲得現法樂住,況餘下劣所有菩提。又為如實等覺緣起,攝受五支為斷方便。如前應知。又此緣起總略義者,謂依轉品有因諸苦;又依還品有因無漏所有諸法;又有因苦因緣諸漏;又彼諸漏所依止性從無明觸所生諸受;又有因法住立因緣,則現法中煩惱斷者,唯有依緣。又復依於七種清淨漸次修集,為得無造究竟涅槃,應知宣說隨順如是緣性緣起甚深言教。云何名為七種清淨?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智見清淨,六、行智見清淨,七、行斷智見清淨。云何名為如是清淨漸次修集?謂有苾芻,安住具足尸羅,守護別解脫律儀。廣說應知如聲聞地。彼由如是具尸羅故,便能無悔;廣說乃至心得正定,漸次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靜慮。彼既獲得如是定心,漸次乃至質直、調柔、安住不動。於為證得漏盡智通,心定趣向,於四聖諦證入現觀,斷見所斷一切煩惱,獲得無漏有學正見。得正見故,能於一切苦集滅道及佛法僧永斷疑惑。由畢竟斷,超度猶豫,故名度疑。又於正見前行之道,如實了知是為正道,由此能斷見所斷後修所斷惑;又於邪見前行非道,如實了知是為邪道。於道非道得善巧已,遠離非道,遊於正道。又於隨道四種行跡如實了知。何等為四?一、苦遲通,二、苦速通,三、樂遲通,四、樂速通。如是行跡,廣辯應知如聲聞地。於此行跡,如實了知最初行跡一切應斷,超越義故,非由煩惱離繫義故。如實了知第二第三苦速樂遲二種行跡一分應斷。如是如實了知初全及二一分應當斷已,依樂速通正勤修集。從此無間永盡諸漏,於現法中獲得無造究竟涅槃,身壞已後證無餘依般涅槃界。如是七種清淨為依,漸次修集,乃至獲得諸漏永盡無造涅槃。當知此中,由於如是七種清淨一切具足漸次修集,方乃證得無造涅槃,非隨闕一。是故應求如是一切,於世尊所熟修梵行,非求隨一。又佛世尊由此因緣,亦具施設如是一切,為令證得無造涅槃,非隨捨一。又於此中,依一一說,非唯由此、亦非離此能獲無造究竟涅槃。如是應知此中緣性緣起甚深。」(CBETA, T30, no. 1579, p. 838, a9-c2)

 

導師比對南傳《傳車經》對於以上《瑜伽師地論》論文之解說:

從如實知見到究竟解脫,在修學上還有層次,所以又立七清淨,如《中部》(二四)《傳車經》(南傳九‧二七三)說:

「唯戒清淨至心清淨,唯心清淨至見清淨,唯見清淨至斷疑清淨,唯斷疑清淨至道非道知見清淨,唯道非道知見清淨至方途行道知見清淨,唯方途知見清淨至知見清淨,唯知見清淨至無取著般涅槃」。

七清淨在修道得果上,有依前起後的次第意義,終點是解脫涅槃。《中阿含》《七車經》,譯七清淨為:戒淨,心淨,見淨,疑蓋淨,道非道知見淨,道跡知見淨,道跡斷智淨。見清淨以下,都是慧學。依戒而定,依定而慧,依慧得解脫:這一修行次第,是完全正確的。如戒行不清淨,言行不如法,那即使修得定,也是邪定。七清淨的修行次第,依《瑜伽論》說:依無我正見斷薩迦耶見(satkāya-dṛṣṭi),是見清淨。於三寶、四諦的疑惑(vicikitsā),永遠超越,是度疑清淨。八正道是道,世間苦行等是非道計道,戒禁取(śīlavrataparāmarśa)永斷,所以是道非道智見清淨。斷薩迦耶見、疑、戒禁取——三結(trīṇi-saṃyojanāni),就是依初果向得初果。依初果到四果的,佛說有四通行(catasṛ-pratipad),或譯四事行跡,就是行智見清淨。依阿羅漢(arhat)道智,斷一切煩惱,名行斷智見清淨。斷盡一切煩惱,得阿羅漢果,就得究竟解脫的涅槃了。這一道的進修次第的解說,與《中阿含經》意相合。」(《華雨集》第二冊,pp.22-23)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