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說法,是無時無處「不在」流露法音的?

姓名或匿稱: 
良忠

「原來,為凡夫、聲聞、初心菩薩說法的,是化身佛,聽眾都是未出生死的異生——眾生。還有此土、他土的大菩薩,佛以法身而為他們說法。法身是無時無處而在流露法音,大道心眾生——大菩薩,也隨時隨地的見佛聽法。聽法身說法而生淨信者,即大菩薩,所以說彼非眾生,又非不眾生。如從五眾和合生的眾生說,眾生無我,常是畢竟空,不過惑業相續,隨作隨受,於眾生不可得中而成為眾生。」(《般若經講記》,p.122)

導師此處「法身是無時無處而在流露法音」等語,似有語病?或文字缺漏?似應為「法身是無時無處而不在流露法音」或「法身是無時無處不在流露法音」。

因為相較導師其他「無時無處」的敘述,後面無不加上「不」的,表示雙重否定,而更加肯定「法身是隨時隨處演說法音」的。

其他類如:

1.「約這個意義說,我們是無時無處,不在藥師佛的智光遍照中,慈光護持中。」(《藥師經講記》,p.57)

2.「約佛的真際說,無相可見,無法可說,無所謂現身說法。約佛的隨俗應機說,可說是無時無處不現身說法。其實佛的現身說法,要依眾生的機感,而從眾生的心境中顯現出來。」(《大乘起信論講記》,p.342)

3.「你訴說你的苦痛,希望從佛法中得到光明。光明,無時無處而不在,正等待你的領受,運用你的慧眼吧!看哪!光明就在眼前!你是明白的!」(《佛法是救世之光》,p.261)

4.「《法華經》說:「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就是這樣的法身。在初期大乘經中,人間生身與法身,起初是沒有嚴密分別的,後來才分別為法身與化身(後來更分別三身、四身等)。法身或法性身,是色相莊嚴的。方便示現的如來雖涅槃了,而如來並沒有涅槃,是真實存在的;無時無處,不在應機而利益眾生。」(《如來藏之研究》,p.25)

回應

「良忠法友」引據導師其他著作相關用詞,提出《般若經講記》此處用語是否有缺漏或誤植,原則上是可以討論的。

此外,筆者有以下的理解:

中國文字常有多種表達意涵,有時可以並行而不悖,本例似亦適用:

譬如「某某教授無時無刻(處)都關心著地球的氣候變遷」,如果換成「某某教授時時刻刻(處處)都關心著地球的氣候變遷」,兩者的意涵並無不同。這在同屬中國方言的「閩南語」也有同樣的雙重用法。

回到此例,法身大士是神通廣大,可謂「不為時空所限﹛或謂超越時空)」,所以「無時無處」或「時時處處」,兩者都能表達同樣的意思。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