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苦心不苦」之二諦

「身苦心不苦」之二諦

真、俗二諦是佛教著名的思想,如何用日常的語言去理解此一哲學性概念,大概「身苦心不苦」是一個可能的例舉。

 

佛教講一切皆空,這對一般人來講是不符合直覺的,這世界明明什麼都有,所謂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真假,包括冷熱、苦樂、相錯、增減等,都是再真實也不過,但佛教之無分別智、般若空慧,的確讓有些人匪夷所思。

 

其實世間種種現象、約定俗成的一切,佛教不是全然的否定,否定的只是執著,否定的是一種實在感,而未必是經驗到的種種存在。

 

換言之,我們確實看到世間的森羅萬象,但是看的背後,往往因人心認知的局限,既加油、又添醋,使得看不只是看,感官所知覺到的,都因我們的心識染著而變調走樣。

 

因此,佛教不是否定世間的相對現象,而是否定對於現象的不知由來的認知投射,如《大智度論》説「不破可見,但破可取」。可知對於世間的苦樂現象,佛教並沒有斷然否認,只是否定對苦樂的執取,讓苦樂就停留在身體的知覺感受,內心永遠保持輕安自在。

 

或可說「身苦」是俗諦、「心不苦」是真諦。苦樂經驗是相對的,「身苦」是因緣和合下假名的存在;其雖然是實存的,但是在心境上、心態上不生厭惡、不起憎恨,順其自然、如其所然而然之,而可以是不苦不樂的超然解脫,這可說是「真諦」(畢竟空)的揣摩。

 

如此,以「二諦」的角度──假名有與畢竟空,來詮釋世間與出世間的連結與辯證關係,具體應用到「身苦心不苦」的理解,或也是一種「應用佛學式」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