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亮 - 周日, 2022-12-04 15:37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對經部涅槃說的問答,學生的理解是否正確?
一、老師的教導
接著,「要知道:生滅相續的是無常……消散過程上說」,
進一步說明,雖是「緣起法」的教說,但僅從緣起事相上的詮釋,並不表示「涅槃」只是世俗有為法的滅除而已。事實上,滅諦(涅槃)是超越世俗上種種相對(生滅、有無等),而達絕待之境(不生不滅、不有不無等)。
「這『無』與『滅』……那裡能說是涅槃――滅諦?」這是說如果只從現象(有為法)的生、滅,去理解「涅槃」(滅諦)是不夠全面、正確(偏解)。
二、學生的理解
如果把「無常滅」與「性空寂滅」的概念帶進來,這綠色括符部分的理解是否正確?
(一)
「要知道:生滅相續的是無常……消散過程上說」,
進一步說明,雖是「緣起法」的教說,但僅從緣起事相上的詮釋,並不表示「涅槃」只是世俗有為法的滅除而已(這是屬於無常滅)。事實上,滅諦(涅槃)是超越世俗上種種相對(生滅、有無等),而達絕待之境(不生不滅、不有不無等)(這是在說性空寂滅)。
(二)
「這『無』與『滅』……那裡能說是涅槃――滅諦?」這是說如果只從現象(有為法)的生、滅(指無常滅),去理解成事相的滅無即是「涅槃」(滅諦)(性空寂滅)是不夠全面、正確(偏解)。
(三)小結
所以導師說「佛說無常滅,意在使人依此而悟入寂靜,所以說:「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所以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中觀今論》,pp.34-35)。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裡的「生滅法」是指「無常生滅」,但,因此「生滅」(無常生滅)相「滅已」(跳脫事相),方能悟入自性空寂的「性空寂滅」?
- 瀏覽次數:4021
回應
經部涅槃說之二
想依世間的語言文字來詮釋「勝義諦」,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常有詞不達意、抑或偏重說之情況。
雖就字面的意義,或可如此分析、理解:以「無常滅」說明世俗有為法相的生與滅;用「性空寂滅」詮解一切法之平等空寂性。
但應注意事相與理性(則)、世俗與勝義並不是兩件事。
應理解為:如能深觀有為法如幻的生滅,就可直悟其本自不生不滅。換言之,觀緣起諸法無自性生滅(世俗),即是體悟一切法的本性空寂(勝義)。
詳參,如下:
印順法師,《中觀今論》,〈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pp.34-35:
……如「諸行無常」,除了事相的起滅相續相而外,含有更深的意義,即無常與滅的含義是相通的。……
依此無常深義,即了知法法如空中的閃電,剎那生滅不住,而無不歸於一切法的平等寂滅。……佛說無常滅,意在使人依此而悟入寂靜……使人直從一切法的生而即滅中,證知常性本空而入不生滅的寂靜。……
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18 觀法品〉,pp.329-330:
……為了使人趣向實相,體悟實相,又不得不從世俗假名中說……其實,涅槃即諸法實相,不是離一切法的生滅,另有這真常不變的實體。
不過常人不見諸法實相,佛才對虛說實,說生滅應捨,涅槃應求。如從緣起而悟解空性,那就無自性的緣起生滅的當體,本來即是不生不滅的。
體達此無自性生滅的空性,也就是實證不生滅的涅槃了,何曾別有涅槃可得?……
印順法師,《中觀今論》,〈有、時、空、動〉,pp.138-140。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