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方與西方

  印度文明的開拓者,屬於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區域,都曾滲雜了阿利安人的血統;每一思想,都曾受過阿利安傳統文化的熏陶。所以說到印度文化,即無異是廣義的阿利安文化。西元前六世紀前後,阿利安文化在他的擴展過程中,曾遭遇到有力的反抗;東方的非婆羅門主義,如佛教,耆那教等,都脫離傳統的婆羅門教,建立他獨自的文化體系。此東方新宗教的勃興,自有複雜的時地因緣;而非阿利安人(與不純粹的阿利安人)承受西來的文化熏陶,喚醒自覺自尊的精神,要求宗教的種族的思想的平等與自由,實為此一時代的文化特徵。印度文化而影響中國最深切的,即屬於此。[P16]

  「印度的東方」,本為一不確定的名詞。依『正法念處經』(卷六十七以下)的四分法,印度東方即指東經八十度以東,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依一般的五分法,東印度僅有今阿薩密、孟加拉、奧里薩地方。本文,依釋迦時代東方人的看法。印度文明的重心,在恆河流域。恆河發源於雪山的南麓,東南向流到缽邏耶伽,與閻浮那河合流。此二河的上流,即西方阿利安人創開的婆羅門教大成的地方。從此一直向東流,到瞻波以東,又斜向東南流,會合了從西藏來的布拉馬普得拉河,構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流入孟加拉灣。此二河合流,即今孟加拉地方。依佛教的傳說,實為東方非阿利安文化的孕育地。恆河中流的波羅奈,即現在的貝捺勒斯,可作為東西的交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