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救世之光

妙雲集下編之十二

二八、切莫誤解佛教

──在菲律賓宿務華僑中學講──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佛教已成為我們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來於印度的,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於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地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於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現在先提出幾種重要一點的來說,希望在會的聽眾,生起正確的見解。 [P286]

  

一 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二七、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忙著工作,也忙著喫,忙著穿……。這到底為了什麼?到底有什麼意義?謎一樣的問題,在兒童,在渾渾噩噩,順從社會習慣而過著一生,不曾想到這一問題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環境惡劣,事業挫折,身體受到病苦侵襲,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時,這個問題──這一生到底為了什麼,忙些什麼,就會湧現心頭。雖然問題的偶然想起,或一直縈迴腦際,並不能解決,還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著工作,忙著喫,忙著穿…… 。唉!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在這些人的意見,人生忙著工作,忙著喫,忙著穿……,實在毫無意義。過去,流傳一首通俗的 [P274] 『醒世歌』。開頭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說什麼:「夫也空,妻也空,大限來時各西東」。「母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說:「人生好比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場空」!這是多麼失望,多麼空虛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無意義,與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說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歸於失望,幻滅,人生毫無意義。而佛法卻是:從現實人生中,否定絕對意義,肯定其相對的意義;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絕對意義,而予人以究竟的歸宿。

二六、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在樂生療養院說──
  我來樂生院,與諸位說法,真可說感想萬端。諸位的病苦,當然首先的引起了我的痛切。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還能來共同修學佛法,這不能不說太難得!佛菩薩的慈悲,並不遺棄你們。佛菩薩從來不曾遺棄任何人,我們都常在佛菩薩護念的恩光中;只可惜我們的心行,不完全能與佛菩薩的心行相應。在這無邊苦迫的世界,唯有佛法是我們的安慰,是我們的光明,是我們的依怙!除了佛法,我們還指望什麼?

  佛說「人生是苦」,這是大家所能深切體會的。佛說「人身如病,如癰,如癘」,這在大家是更能深切經驗的。佛說何等徹底!不但大家現在陷在病苦中,一切人類,一切眾生,都從來不曾離得了病痛,離得了苦迫,不過小苦大苦,小 [P268] 病大病而已。所以大家現在的病苦,極為深重,如能減輕一分,這當然是好的。然而切勿對照別人,渴想那無苦的快樂,無病的健康,因而增加無謂的痛苦。要知道,一切生死眾生,是從來不曾離得了病苦的。大家一向在病苦中,而現在的病苦更深。這唯有徹底放下,向解脫生死的大道邁進,向不病不死的境地邁進!

二五、放下你的憂苦

──答高世雄居士──
  (上略)你來信訴說,幾年來的「環境不順」,「思家心切」,弄得「身體日壞」;這對於你的前途,確乎籠罩著陰沈的黑影。好在你皈依了三寶,走向三寶的光明中。我相信,在三寶的恩威中,你不久會獲得光明與安慰的。

  你訴說你的苦痛,希望從佛法中得到光明。光明,無時無處而不在,正等待你的領受,運用你的慧眼吧!看哪!光明就在眼前!你是明白的!這些苦痛,不單是個人的悲哀,是共業所感的時代苦難。中國與世界,從鐵幕出來而追求自由的,千千萬萬人與你一樣──一樣的顛沛,一樣的困難;一樣的妻離子散,父母更無消息,一樣的有家歸不得;一樣的沈溺於憂愁苦惱之中,弄得身心失調,這不單是你個人如此。進一層看,處身鐵幕以內的,環境順利嗎?家人能團聚嗎? [P262] 不會由於工作過度,營養不良,而健康日見惡化嗎?你知道得清楚,你才選擇了自由。身經從共業而來的時代苦難,首先不應該專為個人打算。

二四、紀念佛誕話和平

佛陀的教說,以人生的和樂共存為鵠的。佛陀的誕生人間,使黑暗的人間,現起了和平的光明,這是我們所應該慶幸的。然由於人情的愚癡,佛法真義未能徹底發揚,佛弟子也未能切實去推行,到現在,世界還是陷於紛擾的苦痛中。逢到這一年一度的佛誕,使我們感慨萬端。這唯有從慚愧的反省中,多多去為和平而努力,才不致辜負了佛陀!

二三、新年應有新觀念

──在馬尼剌大東廣播電臺講──
  各位僑胞,各位佛教善友!印順新從自由祖國的臺北來,恰好逢著新年;趁著新年,來向諸位介紹一項佛化的新觀念。如大家能接受他,成為新的信念,那末今年真是要進入新的一年了!

  我要說的,是千百年來佛教界的古老信念。可是一番提起,一番新鮮,特別是在這個陳腐的苦悶時代。我要說的是:從前常不輕菩薩,逢人便說:「我不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句話,指出非常深刻的人生真義,也開示了我們─ ─對於自己,對於人類的應有態度。

二二、為居士說居士法

──在馬尼剌居士林講──
  居士林要我來這裡作三天演講,因為覺得佛法難聞,能夠集合在這裡講和聽,實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很歡喜來此講說。俗說:「見公說公法,見婆說婆法」。佛法是應機的,這個地方是居士林,諸位又都是居士,所以就以居士為題說居士法。

  現在先從居士林說起,什麼叫居士?什麼叫林?居士,印度話是迦羅越。印度民族有階級的分別,即貴族叫剎帝利,宗教階級叫婆羅門,低級的叫奴隸,另外一種是從事農工商業自由經營生活的自由民。自由民在印度慢慢有了地位,與現代的資產階級相類似,就是當時的居士階級,這是居士的本義。佛法是講平等,不主張階級的,所以後來自由民一天一天多起來,居士的意義,在佛法中就變 [P240] 為居家之士;傳到中國,又變為在家信佛者的通稱。菲律賓稱呼居士的不多,在國內無論男的女的都稱居士,所以居士已是在家學佛的總稱了。林是眾多的意思,很多樹在一起叫林。從前多數出家人,聚集在寺院裡叫叢林;叢林並非寺廟,而是僧眾集團。現在多數居士聚集而有組織的,就叫居士林,所以林是會與社的意思。居士林在中國的歷史並不太長,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的時候,滬寧、滬杭甬兩路局內奉佛的人,組織了一個團體,叫世界佛教居士林,這是居士林的開端,而漸漸為別處所採用。

二一、廣大的易行道

念佛與淨土,本為佛法的通遍法門,不論什麼宗,什麼乘,都有此方便。不過最普遍的,要算念阿彌陀佛與往生極樂淨土;弘揚最力的,要算淨土宗吧了。

  這一法門,敘述得最完備的,沒有比得上『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願,實是十項願行),對於易行道的念佛,敘述得最為完備。念佛,是繫念於佛的法身、功德、相好、名號而攝心不亂。念佛,不但是口頭稱念,而包含了:一、禮拜佛;二、讚歎佛的一切功德(德依名立,所以口稱阿彌陀佛,即等於讚歎一切佛功德);三、於佛前廣修供養;四、於佛前真誠的懺悔;五、對於佛(因中菩薩等)的功德,生隨喜心;六、請佛轉法輪;七、請佛久住世間,濟度眾生;八、隨佛修學;九、學佛那樣的隨順眾生;十、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共同迴向佛道。這一切,都是念佛;都是內心的觀想( [P236] 勝解),不待外緣,所以最為易行。觀想於一切佛(即無量佛)前如此願行,即是常念遍念無量佛。以十方無量佛(即西方無量佛)為繫念境,所以修行成就,能普入法界,生極樂國。

二0、生死大事

──在馬尼剌居士林講──
  一個人壽命無常,從出生以後,慢慢長大,經過幾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總得一死。普通人以為死就完了,那並不是一件什麼大事。但佛法說,一個人的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完結,如果只是這麼簡單,人生就可糊裡糊塗地混過,不成為什麼大事。其實生命在未出生以前就已經有了,死了之後又會引起新的生命,生到別地方去,生死死生,生生不已,是件難得解決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不易解決的問題,所以才成為大事。好比做生意的人,今年年初開始營業,到了年終,計算盈虧,欠人人欠,要還清楚;明年又是一樣,年年如此並不是一結賬就完結。一年年下去,要求得永久的盈餘,這就不是容易事了。 [P228]

  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今年生意好,賺了很多錢,明年經濟有把握,萬事如意;今年虧本了,來年經濟拮據,東移西借,困苦不堪。人生也是這樣,一生一死,在生死當中,就要考慮得失。如果這一生沒有好好的做,下一次失了人身,就算是虧本。如能進步而勝過現在,那就好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年終結算,經濟狀況不佳,但如調度得宜,也可勉強過去。所以學佛人,臨終極要緊,平常固然要向上行善,臨終的時候,也得好好注意。

一九、論三世因果的特勝

這個時代,大家都明白:人類正受到毀滅的威脅,到處是恐怖與迫害。人類的自由呼吸,幾乎要被窒塞了!人間惡化到如此,到底為了什麼?依佛法說,這主要是人類喪失了人生的意義,否定了自己的價值;大家都在空虛的、幻滅的心情中生活。這才不是腐化,便是惡化;不是沈醉在金粉的愛欲裡,便是瘋狂在虐殺的仇恨裡。物欲的貪愛,人情的嫉恨,把我們這個世界,帶向陰森森的死亡邊緣。

頁面

訂閱 RSS - 佛法是救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