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梵網經』,『金光明經』等所說到的。佛法「不殺生」,還要「護生」,從救護人類而擴大到救護(人以外的)眾生,當前動物的生命,而有放生的善行,正是慈悲心的表現。經論中怎樣的放生呢?有見到魚池乾涸,運水來救活魚類,有見水中浮有蟻群,快要被淹死了,設法引蟻類到達乾燥的地方;也有見市上賣鱉,用錢買來放入池中的。動物在死亡邊緣,設法救護他,使他免於死亡,這是放生的本意。
我國自梁武帝禁斷肉食,放生就開始流行起來,智者大師就是放生的一位。在天台山臨海,闢一放生池,得到國王支持,嚴禁採捕放生池的魚、鱉。唐、宋以來,國王與民間,有多數放生池的成立。我所見到的,福建鼓山湧泉寺,寺內有放生院。信徒送來放生的雞好多!還有一隻牛,一隻馬,常住特地立雞頭、牛頭、馬頭(如庫頭,園頭,門頭,「頭」是主管的意思)來負責管養。還有,西湖一帶寺院,多有引溪水成池而放魚的。溪水淺而清徹,游魚五色斑爛,「玉泉(寺)觀魚」,多少變質而成為觀賞娛樂的地方。這是我所知道的,放生都放在受保護的特定地區,被放的動物,能平安的度過一生。
台灣的放生池不多,放生的風氣卻很盛(也許是從大陸傳來的)。寺院舉行法會,信徒們會自動的集款放生;也有由寺方主辦,信徒們發心樂施;還有成立放生會而定期放生的。放生是慈悲心行,是功德,據說還能消災益壽,我理當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