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婆沙論》的喜無量只能到二禪,因為三禪是離喜妙樂。
另《大智度論》卷20,大正藏25冊,p.211c5-17:「慈心…福極遍淨。…悲心…福極虛空處。喜心…福極在識處。捨心…福極無所有處。如是四無量,但聖人所得非凡夫。」這是聖人所得,如果是凡夫的話,可能無法得到那麼高的階位。
是否四禪以後修四無量心,兩者階位不一定誰高或低。依《婆沙論》不一定四禪以上才修四無量心。再者,四無量心初修的階段,可以先觀親近的人,次觀中間的,再觀怨敵,也能產生慈心,如果有四禪基礎,對怨敵還有怨心嗎?如果無量的定義是擴展到遍遠,就必須有禪定才能到達無量。所以,如果是初修,不一定要有禪定基礎;如果要達到「無量」的標準,就必須有禪定基礎才會落實。
起修不一定要四禪,而成就四無量就一定要有禪定,經典上的排序為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