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版主題 |
亂罵已故亡者著魔附身的〝惡意詆毀誹謗別人〞的慣犯。 |
匿名法友 (未驗證)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6:第五力:知眾生種種欲智力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5:第四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 |
推廣中心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222:世間萬物都不堅固,皆悉歸滅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4:第三力:禪定解脫三昧分別智力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3:第二力:知業報智力(下)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2:第二力:知業報智力(上)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1:第一力:知是處非處智力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80:佛十力,初力總攝九力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9:佛有無量力,為何僅說十力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8:佛的十力 |
推廣中心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221:眾生福德智慧不具足,故不能得度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7:聲聞總相知,佛菩薩遍知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6:菩薩修二乘法,為何不墮入二乘地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5:菩薩為何要修二乘法 |
推廣中心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220:布施非即是福,要破慳貪種善根才是福 |
推廣中心 |
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 |
五蘊的「識」蘊與六入處觸境而生的「識」,兩者間是否存有差異? |
林文亮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4:大乘的三無漏根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3:阿毘曇的三無漏根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2:十一智(第二說)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1:十一智(第一說) |
推廣中心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219:有三種樂:今世樂、後世樂、解脫樂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70:十想的修學次第 |
推廣中心 |
法音宣流 |
大智度論要義 269:斷想、離想、盡想 |
推廣中心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 218:羅頻周比丘福薄,七日乞食不得 |
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