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嗎???

錯誤訊息

您沒有發表回應的權限。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學習正見的佛弟子

從佛教正見的立場,請教幾個問題:

1.有果必有因,想必這句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否也可以說「有因必有果」呢???

2.唯識學說第八識含藏無量無邊的染污種子,成佛之後這些染污種子還在嗎?或者說這些染污種子到哪裡去了?

3.佛陀成佛之後,還受因果業報嗎?大圓鏡智的佛陀,還有染污種子的因果業報嗎?

4.因果業報一定是來自染污種子的現行嗎?

筆者依據印順導師的論著試為分條回應:

1.      有果必有因,想必這句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否也可以說「有因必有果」呢?

「果從因生」,這是釋尊於《雜阿含53經》向外道婆羅門說:「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不共外道之教示。

至於「有因是否必有果」?我們要先了解「因『緣』果報」之深義:已有的過去所造作的無明行業(因),如沒有煩惱(緣)的助成,是不會招感生死的(果)報的。印順導師有詳細的解說:

身業、語業與意業,總名為「三業」。這種內心與表現於身、語的行為,佛也還是一樣,如「十八佛不共法」中,有「身業隨智慧行」,「語業隨智慧行」,「意業隨智慧行」;三業與智慧相應,一切是如法的善行。在這三業的造作中,如內心與貪、瞋、邪見等相應,損他或有損於自他的,表現於外的身業、語業,是不善業──惡業。如與無貪、無瞋、慚、愧等相應,利他或自他都有利的,表現於外的身業、語業,就是善業。這樣的善業與不善業的身語動作,為內心所表現的,所以名為表業。這種善惡業的行為,影響於他人──家庭、社會、國家(所以惡行要受國法的制裁),更深深的影響自己,在自己的身心活動中,留下潛在的力量。這種善惡的潛力,在「緣起」法中,名為「有」──存在的;也名為「行」──動作的。潛存於內在的善惡業,名為無表業。無表業在生死相續中,可以暫時不受「報」(新譯異熟),但是在受報以前,永遠是存在的,所以說「業力不失」。眾生沒有真實智慧,一切受自我染著的影響而動作,善業與不善業,都是要感果報──異熟果的。善業感得人、天的樂報,不善業感地獄、畜生、餓鬼──三惡趣的苦報。眾生無始以來,不斷的造業,或輕或重,或善或不善。過去的無邊業力,感報而消失的是少數,現在又在不斷的造業。眾生無始以來所造的業,實在是多得無數無量。好在善惡業力,在彼此消長中,強有力者感得未來的果報(「強者先牽」),所以大可不用耽心過去的多少惡業,重要的是現在的多作善業;善業增長了,那就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不過,過去的業力無量無邊,現在又不斷的造作,即使是來生生在人間、天上,報盡了還有退墮惡趣的可能,要怎樣才能徹底的解脫生死流轉呢?這是說到佛法的主題了。招感生死果報的業力,為什麼會造作?如來與阿羅漢等,也有身語意業,為什麼不會感報原來業力是從因緣生的,如沒有薩迦耶見為本的煩惱,就不會造成感生死報的業;已有的業,如沒有煩惱的助成,也不會招感生死的果報。煩惱對於善惡業,有「發業」、「潤生」的作用,所以如煩惱斷了,就不會再造新業;過去舊有的無邊業力,也就失去了感報的可能性。(《華雨集第二冊》p.170 ~ p.172)

在「佛法」中,當然教弟子不可造惡業,但對過去無量無邊的善不善業,是從來不用擔心的;值得佛弟子注意的,是怎樣修行以斷除煩惱,體見真諦。見真諦,斷煩惱,生死苦也就解脫了,如『雜阿含經』卷三一(大正二‧二二四中)說:

    「正見具足世尊弟子,見真諦果,正無間等[現觀],彼於爾時,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更不復生。所斷諸苦(報),甚多無量,如大湖水;所餘之苦,如毛端渧水」。

過去所造能感生死苦報的業,多得是難以數量的。具足正見的佛弟子,如能現觀真諦(如四真諦),就斷薩迦耶見(或譯「身見」)等而截斷了生死的根本。過去無量無邊的業,因煩惱斷而失去了感果的可能性,僅剩七番人天往來(生死)。如大湖水乾了,僅剩一毛端的水滴。依經說,最多七番生死(如繼續進修,現生就可得究竟阿羅漢果),一定要究竟解脫的。如經說:「如實觀察已,於三結斷知。何等為三?謂身見、戒(禁)取、疑。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華雨集第二冊》p.172 ~ p.173)

 

2.唯識學說第八識含藏無量無邊的染污種子,成佛之後這些染污種子還在嗎?或者說這些染污種子到哪裡去了?

唯識大乘稱為「轉染成淨」→「轉識成智」,印順導師有如下解說:

轉賴耶識得大「圓鏡」智,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得妙「觀察」智,轉前五識得「成所作智自在」。這四智的自在,是由「轉識蘊」的「依」止而得的。平常所謂轉有漏的八識,成無漏的四智,即此。唯識以識為主,所以說到轉依,大都只說轉識成智,就可以總攝五蘊的轉依。

【附論】圓鏡智的作用有二:一攝持:鏡智是轉賴耶得的,賴耶是有漏的所依,攝持一切有漏種子,到了無漏位轉智的時候,也就攝持一切無漏聞熏習。二顯現:凡夫位上的賴耶,顯現七轉識(見識)和根塵器界(相識);佛位上的鏡智,也就現起無漏五根、清淨佛土(相)及其餘的三智(見)。……這佛果四智,如從它的特殊上說:圓鏡智重在攝持,平等智重在現身,觀察智重在說法,成事智重在起變化三業。如從智上去看,鏡智與平等智重在無分別智,觀察智與成事智重在後得智。如從有漏本識起見(識)相(識)的見地說,轉染成淨,那無漏的圓鏡智為中心為依止,與淨習不二。從這圓鏡智,一方面現清淨佛國土,起遍取互取諸境自在的五根;一方面起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作種種利生的事業。(《攝大乘論講記》,pp.491-494)

 

3.佛陀成佛之後,還受因果業報嗎?大圓鏡智的佛陀,還有染污種子的因果業報嗎?

這是不容易說明的(在此不以唯識大乘的論意解說),請參考導師的解讀:

佛的無漏功德,是出世的,名為法身(說一切有部等說),這是沒有異議的。佛的生身──三十二相身,大眾部及分別說部,以為是無漏的;說一切有部等以為是有漏的:這是諍論所在。佛是出世的,無漏的,這是經上說的。等到進入精密的論義,佛的法身與生身,被分別出來,以為生身是有漏的,這才與大眾部,不加分別的通俗說不合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165)

要理解這一論題,應先了解說一切有部的「佛生身是有漏」說。說一切有部以為:佛的生身,是父母所生的。在沒有成佛以前,是這個身體,成佛以後,也還是這個:這是有漏所感生的有漏身。佛的色身,與一般人一樣,要飲食,也有大小便,也要睡眠。佛曾有背痛、頭痛、腹瀉等病,也曾經服藥。佛的身體,也曾受傷出血。年老了,皮也皺了,最後也要為無常所壞。所以,佛之所以為佛,是無漏五蘊的法身。色身,不過依之而得無上菩提吧了。生前雖有神通,但神通力也不及無常力大。『增壹阿含經』說:「我今亦是人數」。佛是人,是出現於歷史的,現實人間的佛。這一人間的佛陀,在「本生」、「譬喻」、「因緣」的傳說中,有的就所見不同。這裡面,有的是感到理論不合,有的是不能滿足信仰的需要。理論不合是:因緣業報,是佛法的重要原理。佛在過去生中,無量無數生中修集功德,那應該有圓滿的報身才是。可是人間的佛,還有很多的不圓滿事。如佛久劫不殺生,應該壽命極長,怎麼只有八十歲?這點,似乎早就受到注意,所以有「捨命」說。不用拳足刀杖去傷害人,應得無病報,怎麼佛會有頭痛、背痛呢?布施可以得財富,佛在無量生中,布施一切,怎麼會沒有人布施,弄得「空缽而回」?又如佛過去生中,與人無諍,一直是慈悲關護,與眾生結成無量善緣,怎麼成了佛,還有怨敵的毀謗破壞?過去無量生中修菩薩大行,是不應受報如此的!不圓滿的事,經與律所說極多,古人曾結合重要的為「九種報」。說一切有部解說為過去的業力所感,但一般信者是不能贊同的。這就不能不懷疑,如『大智度論』卷九(大正二五‧一二一下)說:

    「佛世世修諸苦行,無量無數,頭目髓腦常施眾生,豈唯國財妻子而已。一切種種戒、種種忍、種種精進、種種禪定,及無比清淨、不可壞、不可盡智慧,世世修行已具足滿,此果力故,得不可稱量殊特威神。以是故言:因緣大故,果報亦大。問曰:若佛神力無量,威德巍巍不可稱說,何以故受九罪報?一者,梵志女孫陀利謗(佛),五百阿羅漢亦被謗;二者,栴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三者,提婆達推山壓佛,傷足大指;四者,迸木刺腳;五者,毘樓璃王興兵殺諸釋子,佛時頭痛;六者,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七者,冷風動故脊痛;八者,六年苦行;九者,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缽而還。復有冬至前後八夜,寒風破竹,索三衣禦寒;又復患熱,阿難在後扇佛。……何以故受諸罪報」?

    『大智度論』是大乘論。『論』中所說「受諸罪報」的疑問,是依據「本生」、「譬喻」而來的。過去生中的無量修行,大因緣應該得大果報,對於這一理論上的矛盾,『大智度論』提出了二身說──法性生身與父母生身。法性生身是真實,父母生身是方便,這樣的會通了這一矛盾。如佛的空缽而回,及有病服藥,解說為「是為方便,非實受罪」。「方便」的意思是:為了未來的比丘著想,所以這樣的方便示現。『摩訶僧祇律』卷三一(大正二二‧四八一上)說:

    「耆舊童子往至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聞世尊不和,可服下藥。世尊雖不須,為眾生故,願受此藥。使來世眾生開視法明,病者受藥,施者得福」。(《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166 ~ p.168)

 

4.因果業報一定是來自染污種子的現行嗎?

這是唯識大乘的看法,請參考印順導師的解說:

唯識大乘是以唯識為宗,所以依他起是以「虛妄分別」為性的,也就是有漏識(眾生從來沒有無漏現行)。識有八種,但『根本分別』,為一切法所依止的,是稱為『所知依』的阿賴耶識。「依」阿賴耶根本「識」為依,而「立緣起」所生的一切法。阿賴耶識,譯為藏識,含藏有無量種子。依種子生起現行──七識及相應心所,根、塵、器世界;一切法生起時,又熏習成種,藏在阿賴耶識裏。這樣,阿賴耶識為種子性,一切「因果」都能「善」巧地「成立」了。唯識學者是以自相有立一切法的,所以因果也是自相有的。阿賴耶識為種子性,名為『分別自性緣起』。如眼識種子生眼識,耳根種子生耳根,貪種子生貪,青色種子生青色,黃色種子生黃色,有漏種子生有漏,無漏種子生無漏。什麼種子生什麼現行,什麼現行又熏成什麼種子。這種種子性,稱為『親生自果功能差別』,是自性生自性的因果觀。不過自種子而外,還要其他的現緣,才能生果,所以叫依他起。(《成佛之道(增註本)》p.380 ~ p.381)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