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慧忠國師會不自覺江東佛法的薰陶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台三

「無情說法」(大正五一‧四三八上)。慧忠是「越州諸暨人」(今浙江諸暨縣),也許受江東佛法 的熏陶而不自覺吧!後來拈起「無情說法」公案而悟入的洞山良价,也是浙江會稽人。區域文化 的熏染,確是很有關係的。? == 請問慧忠國師及洞山禪師會不自覺區域文化的薰染嗎!怎樣才會自覺不受區域文化的薰染

印順法師在《中國禪宗史》p.124說: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是(源出三論宗)牛頭禪的成。傳為僧肇說(『祖堂集』一五歸宗章),道生說(『祖庭事苑」卷五),都不過遠推古人而已。牛頭禪的這一見地,為曹溪下的神會(七六二卒)懷海(八一四卒)、慧海所反對唯一例外的,是傳說為慧能弟子的南陽慧忠(約六七六──七七五)。『傳燈錄』卷二八所載「南陽慧忠國師語」,主張「無情有佛性」,「無情說法」(大正五一‧四三八上)。慧忠是「越州諸暨人」(今浙江諸暨縣),也許深受江東佛法的熏陶而不自覺吧!後來拈起「無情說法」公案而悟入的洞山良价,也是浙江會稽人。區域文化的熏染,確是很有關係的。東山宗說「佛語心為宗」,「即心是佛」,是從有情自身出發,以心性為本,立場是人生論的牛頭宗說「道本」,泛從一切本源說,是宇宙論的。東山與牛頭的對立,在這些上,極為明白。

 

同為慧能弟子的神會和尚及馬祖、百丈等大師,因為慧能大師是主張即心是佛」,是從有情自身出發,以心性為本,立場是人生論的,所以他們均反對「無情有佛性」。而同時代、同師承的慧忠國師卻反而獨為他解,所以印順法師才合理推測「也許深受江東﹝按:牛頭禪﹞佛法的熏陶而不自覺吧」。

印順法師分析,那個時代江東的佛教傳統是:

老莊的「道以虛無為本」(玄學者如此說),魏晉來深入人心。晉室南移,玄學也就以江東為重心。中國佛教的勃興,得力於『般若』空義,與當時的玄學,早已保持某種關係。佛法流行於中國,多少適應中國文化,原是應該的,也是免不了的。所以中國佛教,除印度傳來,有嚴密的理論與制度的,如戒律,毘曇,(真諦與玄奘的)唯識,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的。不過禪在中國,中國化得最徹底而已。牛頭禪的標幟,是「道本虛空」,「無心為道」。被稱為「東夏之達摩」的牛頭初祖法融,為江東的般若傳統──「本來無」,從攝山而茅山,從茅山而牛頭山,日漸光大的禪門。牛頭禪與江東玄學,非常的接近。牛頭宗的興起,是與「即心是佛」,「心淨成佛」,印度傳來(達摩下)的東山宗相對抗的。(<<中國禪宗史>>p.a9 ~ p.a10)

 

印順法師列舉幾位曹溪門下大師反對「無情有佛性」的理由如下:

曹溪門下,是不贊同這一見解的,如慧能弟子神會,答牛頭山袁禪師問(神會集一三九)說:

「豈將青青翠竹同功德法身,鬱鬱黃花等般若之智?若言青竹黃花同法身般若,如來於何經中為青竹黃花授菩提記?若將青竹黃花同法身般若者,此即是外道說。何以故?為涅槃經云:無佛性者,所謂(原作「為」)無情物是」

 

南嶽門下道一(俗稱馬祖)弟子慧海(大正五一‧二四七下)說:

「黃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喫筍,應總喫法身也。如此之言,寧堪齒錄」!

 

道一大弟子百丈所說,見於『古尊宿語錄』卷一(續一一八‧八六),如說:

「無情有佛性,祗是無其情繫,故名無情,不同木石、太虛、黃花、翠竹之無情,將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經中不見(草木)受記而得成佛者」!《中國禪宗史》p.123)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在螻蟻」,曰:「在瓦甓」。

 

所以印順法師認為老莊思想是主張:「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從無而生成萬化,從萬化本源的「道」(無)去闡明一切──形而上的玄學」這與佛法的「有情為本」不同。(《中國禪宗史》p.119)

 

如果老莊思想熏陶很深,並予以認同,不免以自己身心的體驗為人生觀之抉擇吧!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