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時中無滅者, 應終始無滅?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初學

請教法師/各位先進法友:

  大智度論卷十五,釋初品中羼提波羅蜜之餘:『....若一時生,餘時中滅者,此心應常。何以故?此極少時中無滅故。若一時中無滅者,應終始無滅。』 

  請教大家,為什麼『若一時生,餘時中滅者,此心應常』?  為什麼『若一時中無滅者,應終始無滅。』?  我不懂這個邏輯。不可以“前時生,後一時滅”,A時生,B時滅”嗎?為什麼?

  盼各位先進大德為我解惑。

  感恩~~

試提供以下二段論文及印順導師相關的解說供參考:

一、《大智度論》卷22〈序品1〉:

現在色亦無住時,如「四念處」中說:若法後見壞相,當知初生時壞相,以隨逐微細故不識。如人著屐,若初日新而無有故(=舊),後應常新,不應有故(=舊)。若無故應是常,常故無罪無福,無罪無福故,則道俗法亂。

復次,生滅相常隨作法,無有住時,若有住時,則無生滅。以是故,現在色無有住。住中亦無有生滅,是一念中住,亦是有為法故。」(CBETA, T25, no. 1509, p. 222, c8-16)

 

二、《大智度論》卷31〈序品1〉:

「諸法若有者,終歸於無;若後無者,初亦應無。如人著屐,初已有「故」,微細不覺;若初無「故」,則應常新;若後有「故」相,初亦有「故」。法亦如是,後有、無故,初亦有、無,以是故一切法應空。」(CBETA, T25, no. 1509, p. 287, c19-23)

 

三、印順法師,《中觀今論》,第六章,第一節,〈八事四對之解說〉,pp.83-84:

生滅,在佛法裏是重要的術語,三法印的諸行無常,即依生滅而說明的。此生與滅,或說為有為──諸行的四相:生、住、異、滅。本無今有為生,有而相續為住,變化不居為異,有而還無為滅。如人的成胎為生,從成胎到發育完成健在為住,一天天的衰老為異,臨終的死亡為滅。或說為三有為相:生、異、滅。住相含攝在異中,因為一切法都在不息的變化,沒有絕對的安住性,不過在生而未滅的當中,稱此相對的安定為住。此安住即是變化不定的,所以或稱為住異。或說生滅二相,依一般的事物相續看,可有生滅當中的住異相;若從心識的活動去體察,是「即生即滅」,竟無片刻的安定,只可說生滅。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