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二項 經部與譬喻師

第二項 經部與譬喻師

在『大毘婆沙論』中,譬喻師說極多,而經部說似乎是沒有的。唐譯有經部說二則:一、「五根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或說此是經部師說」(1)。但在涼譯『毘婆沙論』,作「誦持修多羅者」,並舉曇摩多羅(法救Dharmatrāta),佛陀提婆(覺天Buddhadeva)為說明(2)。法救與覺天,為譬喻師,但是說一切有部的譬喻師,所以「誦持修多羅者」,是說一切有部的持經師,並非經部。二、「有執色等五蘊,出胎時名生,相續時名住,衰變時名異,命終時名滅,如經部說」(3)。但在涼譯『毘婆沙論』,對於三有為相,雖列舉種種異說,卻獨沒有這經部說(4)依此而論,經部的成立,實為『大毘婆沙論』集成以後的事。

經部與譬喻師,古代的唯識學者,認為是有某種差別的,如『成唯識論述記』卷四(大正四三‧三五八上)說:

「譬喻師是經部異師,即日出論者,是名經部。此有三種:一、根本,即鳩摩羅多。二、室利邏多,造經部毘婆沙,正理所言上座是。三、但名經部。以根本師造結鬘論,廣說譬喻,名譬喻師,從所說為名也。其實總是一種經部」。

窺基的意思是:室利邏多Śrīrāta是經部師。鳩摩羅多Kumāralāta是經部根本,也名譬喻師。稱為「經部異師」,似乎是對上座的『經部毘婆沙』而說。然依上面的論究,譬喻師本為說一切有部的經師系;在教理上,法救與覺天,為兩大流。譬喻師的特色是:內修禪觀,外勤教化,頌讚佛德,廣說譬喻。如婆須蜜Vasumitra,僧伽羅叉Saṃgharakṣa,馬鳴Aśvaghoṣa,在中國都是被稱為菩薩的。在本書第八章,已有所說明。後期論書所傳的經部與譬喻師,大抵是看作同一的。如『俱舍論』卷二,「經部諸師有作是說」(5);而在『順正理論』,就稱之為「譬喻部師」(6)。又如『順正理論』所說的上座,造『經部毘婆沙』,可說是經部的主流,而『順正理論』,每稱之為「譬喻者」。晚期論書的經部與譬喻師,是沒有什麼嚴格界別的。晚期的經部譬喻師,與『大毘婆沙論』的譬喻師,同處是很多的,但有一根本差異,就是:『大毘婆沙論』的譬喻師,是三世有的,是說一切有部譬喻師;而晚期的譬喻師,是過未無而現在有的,是經部譬喻師。譬喻師從說一切有部中分化出來,改取現在實有說,這才以種子熏習說為中心,而發展為經部譬喻師。傳說為經部本師的鳩摩羅多,也許就是這一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大師。

註解:

[註 96.001]『大毘婆沙論』卷一(大正二七‧八中)。

[註 96.002]『毘婆沙論』卷一(大正二八‧六上──中)。

[註 96.003]『大毘婆沙論』卷三八(大正二七‧一九八中)。

[註 96.004]『毘婆沙論』卷二〇(大正二八‧一四八中)。

[註 96.005]『俱舍論』卷二(大正二九‧一一中)。

[註 96.006]『順正理論』卷七(大正二九‧三六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