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阿彬

正所謂起心動念皆是錯,善念是錯惡念也是錯,此話與儒家止於至善及一般所說眾善奉行,與佛法所言斷惡修善是否難以契合。

近專注某法緣,容筆者明日再回應,請見諒!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阿彬法友您好!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起心即錯,動念即乖」,這是指不執著一切法,不執著惡法、也不執著善法,並非是善惡不分,不去止惡行善,如果善法都不去奉行,那如何可以得到善果?沒有善果又如何能得實相的智慧?沒有實相智慧,更不可能可以不著一切法。

所以「起心動念即錯」是指果,「斷惡修善」是指因,沒有任何矛盾之處。

凡情

凡情法友所言是指應無所住於分別,徹見自性源於因果軌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惟有心正意誠才能淨因濾果,證得中道實相。

印順導師所著作的《中觀今論》裡面有提到:「而不知諸法之所以是畢竟空,就因為他是緣起有;因為諸法是緣起有,所以諸法是畢竟空。」又有提到:「此空,不是有空後的不空存在,也不是都無的頑空。」所以緣起與空是不相妨礙的。

至於您所說的唯識、唯心,在下沒有研讀過,不知道內容為何?不過,一切法既然是緣起的,那心識是不可能獨存的,僅能說心識是一切法的主導,並非是唯一。

凡情

凡情法友所言是指應無所住於分別,一切源於因果軌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有淨因濾果,才能心正意誠,證到中道實相。此解正否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從世間法轉向出世間法」的修道次第,佛為眾生說法,先依人世間的正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引向「內淨其意」的定慧熏修,趨向出世解脫。這是佛「先說端正法,後說正法要」的修學次第!

所以提婆菩薩《百論》在第一品(初品),開宗明義即為〈捨罪福品〉:

《百論》卷1〈1 捨罪福品〉:「生道次第法,如垢衣浣染,如垢衣先浣後淨,乃染浣淨不虛也。所以者何?染法次第故,以垢衣不受染故。如是先除罪垢,次以福德熏心,然後受涅槃道染。外曰:捨福依何等?依福捨惡;依何捨福?內曰:無相最上。」(大正藏30冊, p. 170, b26-c3)

印順導師對於上述論文解釋為:

論上說:先以福捨罪,次以捨捨福。(<<學佛三要>>p.201)

所以《百論》說:先依福捨罪,次一步必依捨捨福,才能得入無相。(<<佛法是救世之光>>p.155)

因為人天法的善與惡仍是「貪、瞋、痴」有為法,它們都是從我見無明產生的,如導師在《成佛之道》之頌文說:「佛攝諸煩惱,見愛慢無明。我我所攝故,死生永相續」,因此祖師們才依第一義而直說「動念即乖」,並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重要,它乃是修道的必經初階,如龍樹菩薩《大智度論》卷18〈1 序品〉所說的:「觀真空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禪定,其心柔軟,諸結使薄,然後得真空;邪見中無此事,但欲以憶想分別,邪心取空。」(也就是印順導師所說的:「信戒無基,憶想取一空,是為邪空」)。

至於「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可等深入佛法後再漸次去研究討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