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病想醫藥想

乙三: 病想醫藥想,殷重療治想,隨聞如說行,佛說法如鏡。

[P41]

  當聽法的時候,要用什麼態度來接受佛法呢?釋迦佛說:眾生身有三病 ──老病死;心有三病──貪瞋癡:如來為此而出世(5)。換言之,佛是大醫王,法是良藥,僧是護病者──三寶的出現世間,是為了救濟眾生身心重病的。所以聽聞佛法的,應該有這樣的觀想。一、「病想」:自己從無始以來,就為身心重病所纏繞,弄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生死死生,苦痛無窮。自身有重病,所以有憂苦,這是必須確定認識的。如不覺得自己有病,或覺得有病而不肯求醫藥,那就與佛法無緣了。二、「醫」想:知道自身有重病,非一般人(外道)所能醫治:佛弟子──說法師,才是能治此重病的良醫。所以親近善知識,恭敬供養,如病人的信賴醫師,禮聘醫師一樣。三、「藥想」:醫生治病,不是讀讀藥方就有效,要使用治療的針藥。說法師也如此,開示教導修行方法,要依著法藥去服用,才能根治身心的重病。否則,如讀藥方而不服用,那有什麼用呢!如經上說:『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療自體病』(6)。四、「殷重療治想」:生死大病,真是病入膏肓。 [P42] 幸遇良醫良藥,也要久服法藥,才能見效。可是有些學眾,希望立刻見效,少少修習,還不能解脫生死重病,就失望而懈怠下來。這樣的不能勵力進修,那還有什麼希望呢!

  佛法,不是知識的傳授,更不是作為娛樂的消遣品。佛法是認清自己有病,而求良醫法藥的。所以「隨」所聽「聞」的正法,應痛下決心,「如」所「說」而努力修「行」。「佛」曾「說」過:我說的「法,如鏡」子一樣(7),是要你反照自己的。佛法這麼說,就得觀察自己,有沒有種種過失,種種功德?如有過失,就應該慚愧懺悔,遠離過失。如沒有過失,應生歡喜心。如觀見自己有功德,應該生歡喜心;如沒有功德,應努力去修習。總之,聽聞佛法,是作為自己修持的準繩;聽法而能見於實行,這是最重要的!

  

甲二
乙一
丙一: 趣入正法者,應親近善士,證教達實性,悲愍巧為說。

  正法,雖可以從經典去了解,但主要還是要從說法師去聽聞。法師的開導,比起自己閱誦,到底迅速而容易得多。所以為了要「趣入正法」,進求佛道 [P43] ,「應」該「親近善士」──善知識,尤其是大乘善知識。佛曾以:『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8),說為預入聖流所必備的四大條件,這可見親近善知識的重要了。

  怎樣才算是善知識呢?這不是因為他徒眾多,寺院大,相貌好,或者是世法場中多知多識。因為他有:一、「證」德,指三學修證:戒清淨成就,定成就,觀慧成就。二、「教」德:深入經藏,成就多聞,能開示導引學眾,進修大乘正道。三、「達實性」:實性是正法的別名,這或者由現證慧通達,或是從聞思教理得通達。四、「悲愍」:有慈悲心,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是能清淨(為利益眾生)說法。五、「巧為說」:成就辯才,能善巧方便的為眾說法,所以容易了解,容易得益。如成就這些功德,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善知識了!可是末法時代,全德的善知識,是難得遭遇的;而修學佛法,卻又不能沒有師友,所以不能不退求其次。經上說:如有八分之一的功德,也可以親近(9)。涅槃經說『四依』──四種可以為人依止的師長:初依人,雖沒有斷煩惱,證實 [P44] 性,但已能通達佛性義十六份之一(10)。總之,末世善知識難逢,如於佛法的行解,有一分長處,勝過自己,也就不妨如法親近了。

註【2-005】老病死,見《雜阿含經》卷四六(「大正」卷二.三三九頁下)。貪恚癡與老病死,見《 雜阿含經》卷一四(「大正」卷二.九五頁下)。
註【2-006】《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引經(一一頁上)。
註【2-00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一一頁下)。
註【2-008】《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二(「大正」卷二六.四五八頁中)。
註【2-009】《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所引《妙臂請問經》(一五頁下)。
註【2-010】《大般涅槃經》卷六(「大正」卷一二.六三九頁中)。

導師:

Comments

云何名善友性?
謂八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
何等為八?
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多聞思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