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無為」

「無為」
「無為」是道家《老子》重要觀念,如《老子》說: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第三十八章)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第四十八章)
「我無為而民自化」(第五十七章)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六十四章

「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
有西方學者把佛教的「正念」稱為一種「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這「後設」(meta)有after之意,跳脫出來站在背後靜觀這一切,依此來理解「正念」。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六)

解脫層次的價值關懷

  唯心靈淨化,道德才能提昇,這是佛教「意業為重」可延伸的意義。然而,心靈淨化、道德提昇僅是佛教世間層次的關懷,除此之外,佛教更關心出世間超越的解脫;亦即,佛教之修心、淨心不只是此世的行善避惡,還追求彼世超越善惡、非善非惡之終極境界。

新詮或誤讀?

中國征服佛教:建立於新詮或誤讀?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重要的一支,不只在教理闡釋上有深刻見地,在禪觀修證上亦別具特色,古來有「教觀雙美」之稱。佛教暨佛學中國化、中國佛教之奠立與成形,從天台思想可以看出,在吸收印度佛學的同時,又創造性轉化之。

禪定是生天的因業

姓名或匿稱: 
CF

《成佛之道》第三章五乘共法談到「天趣」時說:空居的欲界天,也有些微定力。初禪以上,就是修四禪及四無色定的果報(p.95).可見得禪定是生天的因業。只是,定有正定、邪定、淨定、味定,不知染淨不同的定成就,果報都一樣能生天嗎?那利用成就的定力聚眾作亂的也一樣能生天享福嗎?

三福業的兩種說法

姓名或匿稱: 
FG

     《佛法概論》第十八章第一節,「持戒與慈悲」這一段落中間部分提到:依五戒、八戒、十善業而說到四無量心,這是經中常見的教說。尤其是『增一含』「三寶品」,以施為「施福業」,五戒四無量為「平等福業」,七覺支為「思維福業」,這即是施、戒、定三福業......。

末學的疑問是:以施為「施福業」,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而以五戒四無量為「平等福業」,只取其平等慈、同體悲之深義,或還含蓋「與定心相應的四無量」?至於以七覺支為「思維福業」,也就是定福業。這要如何理解呢?七覺支是趣向覺悟解脫的,與人天三福行如何對等看待呢?請教各位師長了。感謝您撥冗解疑。

 

「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
佛法是因人而存在的,如此相對於佛陀的教導是什麼(或佛法是什麼),自己如何看待佛法(是什麼)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或者進一步說,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一、佛法是什麼?二、他人如何理解佛法?三、自己又如何理解?

試論「意業為重」之倫理學特質(五)

唯心論傾向的道德觀

  「意業」此詞彙分析,含攝心理(即「意」)和道德(即「業」)兩個面向,而當佛教主張「意業為重」,即顯示心理學與倫理學兩個學科在佛教裡緊密關聯,心識與倫理學乃是佛教思想的兩大主幹。[1]此外,Rhys Davids以《法聚論》(Dhamma-savgani)探討佛教對心理現象的解析、分類,即將書名訂立為「心理倫理學」(Psychological Ethics),[2]亦顯示佛教之倫理價值是建立在心理運作機制的認識下而展開的。此外,Flanagan也表示佛教(如阿毘達摩)對心理的細緻分析,除了是對心理生活的好奇和關注外,同時也是為了苦的滅除,表示佛教心理學最終是供作佛教倫理學之用。[3]  

殊勝法門

殊勝法門
何謂殊勝法門呢?《解深密經》表示《般若經》猶未了義,僅為「五事具足」者說、為「大乘」者說,唯《解深密經》之「顯了相」轉正法輪、普度「一切乘」,才是真了義說。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乃佛門常見語,若依「人間佛教」觀點,人在五趣中位居中央──上有享樂天堂,下是極苦地獄,兩旁是畜生與餓鬼,唯人為五趣的中心,乃有情界中「升沈之樞紐」。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