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中心即日起增闢二項平台:厚觀法師(一)法音宣流、(二)佛典故事,歡迎法友們點閱聆聽,增長見聞。

more

本中心網站現階段提供七項佛法討論平台新註冊者請閱討論規則):
(一)法音宣流(《大智度論》要義):《大智度論》相傳為龍樹菩薩所作,此論被譽為「佛教百科全書」,在文獻上、修行實踐上,皆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厚觀法師曾對一百卷的《大智度論》有完整的解說,由於數量龐大,故從中擷取部分重要的法義剪輯成「《大智度論》要義」,方便大家理解《大智度論》的大要,若欲知詳細內容,還請參閱:https://video.lwdh.org.tw/html/dzdl/dzdl00.html
(二)佛典故事:《大智度論》除了廣釋《般若波羅蜜經》之外,還藉助許多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解說深奧的教理。此「佛典故事」的內容,即是從厚觀法師講解《大智度論》的影片中擷取而成,與大家分享。
(三)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法友若提出導師著作相關疑難問題,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欲續問者可另再立新問題)。
(四)法海涓滴:提供網友「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五)聞思隨筆:介紹印順導師著作的特色,分享版主的「投稿文章、聞思心得及演講講綱或講義」,歡迎網友回應討論。
(六)舉辦佛法網路讀書會
(七)佛法討論區,歡迎法友分享佛法的體會與討論。

讀般若經講記疑問

姓名或匿稱: 
SS

大家好

請問般若經講記37頁提到三種悲心:

所謂眾生緣悲、法緣悲、及無緣大悲。

我想以日本最近海嘯的災難為例,請教各位,如何在日常中修習此三種悲心。

 

1.  到眾生的痛苦,升起濟拔的惻隱心,以世間的財法去救濟他, 是眾生緣悲。

     那麼,見到災民的痛苦,升起救濟的心,是屬於這類的悲心吧!

2.  而眾生為相續、和合的假我,法生苦生,法滅苦滅,因而起悲濟心是法緣悲。

    本人雖聽聞佛法,眾生為相續和合的假我,但很難因而起悲濟心,問題出在哪裡?

3.  如能諸法從緣,,都無真實的自性,悟入法性空,緣即空而緣起的假我,

     生大悲心,願度如幻眾生,是無緣大悲。

     這又難上加難,非凡夫所能了。

 

初學與久學菩薩(讀般若經講記疑問)

姓名或匿稱: 
S.J

般若經講記二八頁第四行說:

佛能護念菩薩,使他自身於佛法中得大利益;〈1〉

佛能付矚菩薩,使他能追蹤佛陀的高行,住持佛法而轉化他人。〈2〉

請問:1.句之菩薩指久學而已入正定聚的菩薩,

            2.句之菩薩指初學而未入正定聚的菩薩,

              為何導師反說佛付矚初學的菩薩,使其能住持佛法而轉化他人

              這樣重大的期許交由久學菩薩不是更合適嗎?

               而1.句中對久學的菩薩,導師卻只說佛護念他,

               為使他自身於佛法中得大利益而已?

 

 

新舊版成佛之道(導師刪除舊版數句偈頌)

姓名或匿稱: 
蘇柔珍

 

您好

閱讀新版成佛之道時

發現五乘共法章後面

依人向佛道    戒行為宗要

再來即是  心性怯畏者‧‧‧

舊版接的是

正信諸佛子  六時常勤行‧‧‧

請問新版為何刪去呢

藍吉富老師質疑導師對於兜率彌勒淨土的敘述有誤?

姓名或匿稱: 
遠塵

藍老師在最近的《弘誓雙月刊》109期(2011年2月)上說:

印老難免有一點小錯誤,但是非常少。…在《成佛之道》裡面,印老說到無著和世親,及無著弟子師子覺相約,誰先死,誰就一定要到兜率天,去了以後馬上回來,然後跟活著的人說真的有「彌勒淨土」。結果師子覺去了很久都沒有回來。後來世親死,死後去了回來,無著問他:「師子覺怎沒回來?」世親說:「兜率天裡的天女太漂亮了,師子覺耽著欲樂了。」印老說這故事內容是無聊的人捏造出來的事,是無根之談。

我後來在《大唐西域記》裡查到,當然你也可以說《大唐西域記》裡的故事是捏造的,但是印老寫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在《大唐西域記》有這個故事。他可能不知道出處是《大唐西域記》。他要知道他就會說:「《大唐西域記》講這不可靠。」他的話會讓人誤解根本沒有這回事,印度也沒有這個傳說。其實,印度有這傳說。

 

請問:如藍老師以上所說的,印老對於此項兜率天的敘述,真的有一些錯誤嗎?

十句法

姓名或匿稱: 
慧岩居士

在印顺导师《佛法概论》中第五章有“一切有情皆以食而住”之句,谓之属于“十句法”。请问何为“十句法”?该“十句法”是佛法独有,还是当时印度教育小朋友(小沙弥必背)的一种通用教材?

本網站即日起新開放「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歡迎共同切磋法義

本網站「印順導師著作答客問」平臺,專就導師著作提供切磋討論法義的園地(其他著作內容不在回應之列)。來訪法友若有相關疑難問題,只要引據導師著作之原文內容提問,常不輕、多聞思、廣參學及常精進等四位版主將會盡速回應,但僅限來客一問,版主一答,若要續問者,請另再開立新問題。惟若來問問題特殊,版主們一時無法作答,容許研討後再行回應。歡迎研讀印順導師著作的法友們共同聞法熏習,增長正見,梵行饒益,自利利他。

推廣:

初學者研讀《妙雲集》的次第及書目建議(一:法義部分)

印順導師的《妙雲集》被許多學人稱譽為一部「小藏經」,這說明了它的內涵,在質與量上受到高度肯定,如同聖嚴長老在〈印順長老的佛學思想〉這篇文章中讚嘆導師及其著作:「他是一位偉大的三藏法師,他對佛學的深入和廣博是超宗派、超地域、超時代的。以他的著作而言,古往今來的中國佛教史上,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有這樣的涵蓋量。……對於佛法的探討和認知極少有人能出其右。」此外,佛教歷史學者藍吉富特別將導師及民國佛學大師呂澂的著作編成《印順‧呂澂佛學辭典》(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出版)。

因此,《妙雲集》可以說是一部珍貴的佛法寶藏,值得吾人來挖掘。筆者有幸於1973年,青年困頓感受深刻無常苦之時得讀《妙雲集》,三十多年來,時而「溫故而知新」,深受其惠。在此權且依據導師所揭示「修學佛法方法論」的第一項「得佛法之大要」,試為提供初學者研讀《妙雲集》的次第及書目建議:

至於深入導師其他著作(如《華雨集》及其他專書)的研讀次第及書目建議,另再撰文報告

一、(法義部分)研讀優先順序

教育:

偉大的菩薩行

出處:莊春江,<偉大的菩薩行>,《學佛的基本認識》,高雄:正信佛青會,2001。

摘要:

以厭離修學為主流的傳統聲聞,和重於慈悲修學的後起大乘法門,有衝突嗎?表面上來看,確實有所不同,而且也好像格格不入,其實,這是修學下手處的不同,而不是核心修學的不同。……大乘慈悲心的修學,淺的和一般世俗「悲天憫人」沒有兩樣,深徹究竟的,從對治瞋心進入,然後成就相應於無我、無我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修慈悲心、慈悲行而能離我、我所,就突破解脫的重要關鍵了,這和修厭離心,斷一切欲愛而達無我、無我所,可說是殊途同歸的。
慈悲利他,可以說是「緣起」理則的充分發揮;「無我」的極致表現,也是人際關係中,最令人感動而值得敬佩的。從每個生命個體縱向流轉 -- 「十二緣起」的角度來看,依著「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理則,可以理解到生命中的「無我」 -- 沒有一個「實有的、獨存的、永恆的」我,一切相依相待。若從每個生命個體的橫向 -- 人、我關係來看,何嘗不是「無我」 -- 每個生命個體,對其他生命個體的高度依存性;乃至於也對生存環境的高度依賴性!自我的生存是如此,同理,自我的成長,甚至於能修行、能得解脫,何嘗不是這樣呢?那是需要多少累世眾生,相依相待地支持啊!從圓滿的緣起展現來說,我們能不心存感恩地,時時慈悲利他以回報嗎?
論解脫行與菩薩行何者較為殊勝,這對解脫的聖者來說,已經不存在什麼實質意義,然而,從凡夫的角度來看,身陷於苦海裡的芸芸凡夫眾生,需要正法久住世間的滋養,當然更期盼著願意長遠修菩薩行的菩薩們,來利益眾生。由於菩薩的信念,是願意挪出自己的時間(生命),廣學利益眾生的方便,即使因此而耽擱了自己證入解脫的時程,也在所不惜,所以,這種願意從利他中完成自利的信念與實踐,能為人而忘己的菩薩行,是崇高、偉大的,不禁令人讚歎:「偉大的菩薩行」!

偉大的菩薩行

出處:莊春江,<偉大的菩薩行>,《學佛的基本認識》,高雄:正信佛青會,2001。
摘要:

以厭離修學為主流的傳統聲聞,和重於慈悲修學的後起大乘法門,有衝突嗎?表面上來看,確實有所不同,而且也好像格格不入,其實,這是修學下手處的不同,而不是核心修學的不同。……大乘慈悲心的修學,淺的和一般世俗「悲天憫人」沒有兩樣,深徹究竟的,從對治瞋心進入,然後成就相應於無我、無我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修慈悲心、慈悲行而能離我、我所,就突破解脫的重要關鍵了,這和修厭離心,斷一切欲愛而達無我、無我所,可說是殊途同歸的。

導師:
教育: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出處:釋厚觀,<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論文篇),新竹:福嚴佛學院,2004,p.1~p.31。

摘要:

龍樹菩薩出世,貫通阿含的解脫道與《般若經》等大乘菩薩道,調和了「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對立,以「緣起性空的深觀」為基礎,大力闡揚「菩薩的廣大行」,智慧、慈悲兼修,深觀、廣行並重,可說最值得推崇的了。龍樹菩薩所談菩薩的偉大精神,導師歸納起來,有三點是特別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 1、「忘己為人」: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2、「盡其在我」:強調自力,淡化他力。 3、「任重道遠」:發長遠心,不求急證涅槃。 這裡所說的雖然是龍樹的菩薩觀,但從印順導師對龍樹學的推崇,也可推知導師所讚嘆的菩薩精神是什麼了!

Pages

Subscribe to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