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經講記-己八 真實菩薩

己八 真實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迦葉!是為四非菩薩而似菩薩。

菩薩有了直心,調順成就,而後在化他方面,能行四正道;在求法方面,有四善知識:那就可以成就真實菩薩了。先從相反的邪行說起:「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實際是虛偽的。那四種人呢?

一、「貪求利養,而不求法」:有的多聞持誦,通大乘的法藏,可說是大乘的大學者。但他是利名學教,為了貪求利養,而不求法的實踐,不能說是真實的菩薩。

二、「貪求名稱,不求福德」:有的大乘行者,不能與大眾共住,去阿蘭若修行。但他是貪求修行的名稱,而不想積集福德。菩薩必要福慧雙修,現在離眾修行,不求福德,那裡會是真實菩薩!

三、「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有的貪求自己的涅槃樂,只作些興修寺院等福業,而不以滅苦的佛法來救眾生。自得解脫而不使人得解脫樂,是相似的菩薩。

四、「樂聚徒眾,不樂遠離」:有的統攝大眾,歡喜聚集一些徒眾,如世俗的兒女興旺一樣。眷屬心深,不重於身心的遠離,似乎廣度眾生,而其實算不得真實菩薩。

這四類,《瑜伽論》解說為:持法者,阿蘭若者,興福業者,御眾者。如沒有真無我的勝解,著於世俗,都是相似的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真實菩薩。何謂為四?能信解空,亦信業報。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深樂涅槃,而遊生死。所作行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迦葉!是為四種真實菩薩福德。

相反的「菩薩有四真實菩薩」,怎樣才是真實的呢?

一、「能信解空,亦信業報」:一切法性空,是依因緣果報而顯示的。所以大乘的正義是:由於因果,所以是本性空的;因為本性空,所以因果不失。龍樹《中論》說:『雖空亦不斷,雖有亦不常,業果報不失,是名佛所說』。如菩薩能這樣的信解空,也能信解業果,不偏於空理,那麼多聞持法者,也就不會為利養而不求正法的實踐了。

二、「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一切法無吾我──無我無我所,確是佛法的實義。但如信解偏差,會因無我無人而不問眾生,去阿蘭若修行。不知勝義無我,世俗的眾生,卻宛然而有。這樣的通達,就會徹悟無我而不忘眾生,於眾生起大悲心,廣修福德了。

三、「深樂涅槃,而遊生死」:菩薩深深的愛樂涅槃,又深知涅槃不離於生死,所以能安住涅槃而遊生死,也就是歷劫在生死中度眾生。不會自趣涅槃,專興福業,而不以滅苦的正法救眾生了。

四、「所作行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菩薩是攝眾的,是應以財法來攝受眾生的。但所有的一切施與,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貪著徒眾,門庭興盛。因此,所有的功德,不求自己現生與來生的果報而迴向大眾。這樣的攝導大眾,才是真實菩薩!

世尊總結的說:「是為四種真實菩薩福德」。特別提到福德,真是語重心長!出家的菩薩,應知菩薩的修證成就,是不能離去福德的。從生長智慧,不退菩提心,到這成就真實菩薩,世尊扼要又完滿的開示了菩薩的正行;這是出家菩薩所應好好修習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