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此不生」之真義?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導師在佛法概論提到「情本的有情,含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有不可調治的缺陷,故應透視他,超脫他。佛法的體察有情無我無我所,不但離有愛,也要離無有愛。所以佛法說無生,不是自殺,不是消滅人生,是徹底的洗革染愛為本的人生,改造為正智為本的無缺陷的人生。這樣,無生不但無此生,更要無此不生。」(《佛法概論》,p.88)

所謂「無此不生」,即是說「以有空(無生)義故,一切法得成」?

可以說是,一切法無生,則般若生?

「經上說:「一切法不信則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般若經講記》,p.50)

回應

筆者以為,解讀導師著作各段文意,除了「微觀」依「文脈」理解外,也要「宏觀」鳥瞰,參考全書之意旨,而做最終之抉理:

 

一、「宏觀」鳥瞰全書之意旨

關於佛法,我從聖龍樹的《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當然,阿含經義,是不能照著偏執者──否認大乘的小乘者,離開小乘的大乘者的見地來解說的。從佛法一味,大小異解的觀點去觀察,對於菩薩行的慈悲,利他的積極性等,也有所理會。深深的覺得:初期佛法的時代適應性,是不能充分表達釋尊的真諦的。大乘的應運而盛行,雖帶來新的方便適應,「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但大乘的真精神,是能「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的,確有他獨到的長處!(《佛法概論》,p.a1-a2)

 

我從這樣的立場來講阿含經,不是看作小乘的,也不是看作原始的。著重於舊有的抉發,希望能刺透兩邊,讓佛法在這人生正道中,逐漸能取得新的方便適應而發揚起來!為了避免一般的──以阿含經為小乘的誤解,所以改題為《佛法概論》。(《佛法概論》,p.a2)

 

二、「微觀」依「文脈」理解

(一)筆者於2020-06-20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6061

已有如下解讀:

從文脈來看,「更要無此不生」似有出世而入世之更積極人生意義【按】。

【筆者按】龍樹菩薩深觀廣行的宗風,如導師所示是「有空無礙、大小並暢」、「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的。依此,筆者有第二項的理解。

(二)今再分析「無生不但無此生,更要無此不生」此段文意

以聲聞解脫道來說:要「無此生」(洗革染愛為本的人生);就悲濟菩薩道而言,「更要無此不生」(出世無染心的入世,更積極於此生嚴土熟生)。「無此不生」簡單字意為(無+不→即)→更要「(即)此生」!

(三)您所論列之「般若空」義,很好!與此並不相違。只是導師此處意旨不在「論究法義」而在「剖析、引導佛法正確之人生觀」!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