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涓滴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短篇佛法專論或小品心得分享,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二十餘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等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法海涓滴版主) 

 

存在不需增多

存在不需增多
大乘三系分為中觀、唯識、如來藏,中觀在印順長老思想裡以「性空唯名」稱之,其中「唯名」乃「唯假名」,大致表達龍樹《中論》名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的意涵,因緣、空、假名和中道的貫通和統一。

偉大的菩薩行

出處:莊春江,<偉大的菩薩行>,《學佛的基本認識》,高雄:正信佛青會,2001。

摘要:

以厭離修學為主流的傳統聲聞,和重於慈悲修學的後起大乘法門,有衝突嗎?表面上來看,確實有所不同,而且也好像格格不入,其實,這是修學下手處的不同,而不是核心修學的不同。……大乘慈悲心的修學,淺的和一般世俗「悲天憫人」沒有兩樣,深徹究竟的,從對治瞋心進入,然後成就相應於無我、無我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修慈悲心、慈悲行而能離我、我所,就突破解脫的重要關鍵了,這和修厭離心,斷一切欲愛而達無我、無我所,可說是殊途同歸的。
慈悲利他,可以說是「緣起」理則的充分發揮;「無我」的極致表現,也是人際關係中,最令人感動而值得敬佩的。從每個生命個體縱向流轉 -- 「十二緣起」的角度來看,依著「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理則,可以理解到生命中的「無我」 -- 沒有一個「實有的、獨存的、永恆的」我,一切相依相待。若從每個生命個體的橫向 -- 人、我關係來看,何嘗不是「無我」 -- 每個生命個體,對其他生命個體的高度依存性;乃至於也對生存環境的高度依賴性!自我的生存是如此,同理,自我的成長,甚至於能修行、能得解脫,何嘗不是這樣呢?那是需要多少累世眾生,相依相待地支持啊!從圓滿的緣起展現來說,我們能不心存感恩地,時時慈悲利他以回報嗎?
論解脫行與菩薩行何者較為殊勝,這對解脫的聖者來說,已經不存在什麼實質意義,然而,從凡夫的角度來看,身陷於苦海裡的芸芸凡夫眾生,需要正法久住世間的滋養,當然更期盼著願意長遠修菩薩行的菩薩們,來利益眾生。由於菩薩的信念,是願意挪出自己的時間(生命),廣學利益眾生的方便,即使因此而耽擱了自己證入解脫的時程,也在所不惜,所以,這種願意從利他中完成自利的信念與實踐,能為人而忘己的菩薩行,是崇高、偉大的,不禁令人讚歎:「偉大的菩薩行」!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出處:釋厚觀,<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論文篇),新竹:福嚴佛學院,2004,p.1~p.31。

摘要:

龍樹菩薩出世,貫通阿含的解脫道與《般若經》等大乘菩薩道,調和了「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對立,以「緣起性空的深觀」為基礎,大力闡揚「菩薩的廣大行」,智慧、慈悲兼修,深觀、廣行並重,可說最值得推崇的了。龍樹菩薩所談菩薩的偉大精神,導師歸納起來,有三點是特別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 1、「忘己為人」: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2、「盡其在我」:強調自力,淡化他力。 3、「任重道遠」:發長遠心,不求急證涅槃。 這裡所說的雖然是龍樹的菩薩觀,但從印順導師對龍樹學的推崇,也可推知導師所讚嘆的菩薩精神是什麼了!

從學者心行中論三乘與一乘

出處:釋印順,《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聞,1998,頁144。

摘要:

佛法的因機設教,三乘一乘,都在學佛者的心行上立論。所以如忽略這點,以為那部經是大乘,那部經是小乘;或者說那部法是三乘,那部法是一乘,都是不相干的!學大乘法而證小果,墮入外道,這是常有的事。學者如修學大乘,修學一乘,應時時檢點自己心行。看看自己的發心如何──為了生死,還是為度眾生?行踐如何──還是修出離行,還是慈悲六度行?悟解如何─ ─還是取相滯有,還是即心空而入無生?雖然一切眾生終究是要成佛的,是要入一乘平等大慧的,但未到這步田地,決不因為讀一乘經,學一乘法,就算一乘行者了!

先從歸依人間的那位佛陀開始吧!

出處:呂凱文著,〈印順導師的禮物:華人佛教的新地標〉,《法光月刊》第189期,2005年6月。

摘要: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所試圖對治中國佛教舊傳統,除了太虛大師所謂的「死鬼佛教」之外,還包括天台、華嚴、禪、淨等中國佛教主要宗派的天化、神化思想和信仰。印順導師這種不拘於民族情感所蔽,而重視印度歷史現場那位人間佛陀教導法源性的精神,的確與任何鍾情於「嚴重脫離史實」舊佛教傳統是相當不同的。這點必須在此強調。 姑且不論印順導師晚期著作中,試圖將「大乘法源」與「人間佛陀」接軌的嘗試是否成功。僅就印順導師依《阿含經》作為判定如來藏(即佛性)是「別教」的根本教據,並全面整理與探究人間佛陀教導原貌,試圖讓普遍未受到中國重視的人間佛陀重現世間。我認為這是印順導師為華人世界帶來的一項最重要的禮物,也是全球化視野下,華人佛教定位的「新地標」(new landmark)─ ─以「人間佛陀」為中心。 先從歸依人間的那位佛陀開始吧!

Pages